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探访新冠冲击下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全力保障患者诊疗
2023年01月08日 14: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8日电 题:探访新冠冲击下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全力保障患者诊疗

  作者 王利文 王槐林 王爵

  患者数量增加,医学装备超负荷运转,血液资源紧缺……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冠感染冲击。元旦节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正经历着“就医高峰”,重症、急诊救治仍面临较大压力。

超声医学科副主任温艳婷正在使用床旁彩超机。王磊 摄
超声医学科副主任温艳婷正在使用床旁彩超机。王磊 摄

  老年患者数量增加,“幕后英雄”不敢停下来

  很多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病毒后容易诱发心肌梗塞、心肌炎等并发症,彩超检查通过获取临床信息诊断信息来排除一些危重症情况。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每日检查人次从原来的800人次至1000人次上升至近期的1200人次至1300人次。

放射科技师刘骄娇(左一)正在接待病人。王磊 摄
放射科技师刘骄娇(左一)正在接待病人。王磊 摄

  超声医学科副主任温艳婷介绍,“现在诊区患者大多数都是高龄患者,很多老人本身就有着配合度较弱、脏器存在多种病变等情况,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为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以前完成一个超声检查平均只需要5至10分钟,现在一次检查就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是更久的时间。同时工作人员在患者上下床和安抚情绪等方面做好配合,多给予关爱和包容。”

新冠冲击下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王磊 摄
新冠冲击下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王磊 摄

  办公室内,一台小型彩超机正在充电。“这就是临床医生的另一只眼”。温艳婷表示,这也叫床旁彩超机,用于住院部危重症患者的彩超检查。一旦专用电话响起,她们便会推着机器15分钟内飞奔到诊室,“一天跑下来,全身都是汗”,晚上他们还需要回到科室加班书写整理检查报告,第二天一早又要开始在整栋楼奔走。

新冠冲击下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王磊 摄
新冠冲击下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王磊 摄

  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的不只是超声医学科。检验科作为重要的临床医技科室,通过许多检测指标结果,提供直接或者间接证据,让临床医生知晓病人重要监测指标及其变化情况,以便判断病人危重情况、进行及时救治。在患者增加以来,检验科的标本量增长明显,工作量大大增加。检验科主管技师甄生航所在的生化组标本量从以往的每天约3000个标本增长到现在的每天4900多个标本,增长量超过50%。这只是检验科标本量大量增长的一个缩影,其他专业组的工作量都在明显增加。

新冠冲击下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王磊 摄
新冠冲击下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王磊 摄

  在日常检测方面,针对感染和心肌标志物等对危重病人具有强指导意义的项目,检验科优化检查流程,将其检测排序提前。同时,该科室增设应急班协助夜班处理血气标本,以便及时给出准确的临床判断报告,指导救治。

  “全院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为病人特别是危机重症病人的救治,加班加点,熬更守夜。”该医院院长周政表示,目前全院收治了300多名危重症病人和600多名重症病人。面临压力,医院对医务人员进行混合编组,从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均抽调了一部分人去发热门诊、急诊,同时组建临时应急病区,从为病人做诊疗。此外,医院还调集行政后勤资源,全力保障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需要,和24小时膳食供应。

输血科副主任技师敖正介绍输血科库存情况。王磊 摄
输血科副主任技师敖正介绍输血科库存情况。王磊 摄

  “患者可以休息,机器不能休息”

  同样受到冲击的,还有放射科。病毒性肺炎需要综合诊断,从胸部CT上所表现出的影像是判断病毒肺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胸部CT可以从影像上明显呈现患者病毒肺炎的严重程度,“比如大家常说的‘大白肺’,只有CT才能看到。”放射科主治医师龙义添声音因为通宵加班有些沙哑,他表示,近日每天患者接诊量超过700人次,工作量是原来的两到三倍。“不能停下来,如果一停下,外边又是10多个病人在等候了。”为了让更多患者能同时做CT,医院开放了所有分布于全院各个地方的CT,进行统一安排,做到“全功率检查”。

医学装备科负责全院所有医疗设备和物资的供应、管理、维护维修。王磊 摄
医学装备科负责全院所有医疗设备和物资的供应、管理、维护维修。王磊 摄

  “但遇到卒中等急诊病人需要紧急插队检测,一些排队的患者会不理解。”放射科技师刘骄娇表示,因此科室将原本一个人的工作岗位调至两个人,一人负责扫描,另一个负责接待病人。由于急诊CT设备全天24小时都在运行,为了保障机器不出现故障,科室每天都会叫来工程师值守,以保证病人检查计划不被打乱。

  同时,标本量的激增导致仪器的负荷也很高,检验科部分仪器都是24小时运转。“样本量大了之后,仪器负荷也非常大,我们设备保养频次从以前半个月保养一次到现在一个星期甚至更短时间保养一次。”甄生航表示,检验科也会联系硬件工程师随时待命,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医学装备科负责全院所有医疗设备和物资的供应、管理、维护维修。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重症患者大幅增加,对呼吸机、心电监护、输液泵等急抢救设备需求量增大。

  “过去全院160台呼吸机的高峰使用量约为40%至50%。现在‘全院都是呼吸科’,全部投入使用还不够。”医学装备科副科长余海表示,科室第一时间紧急协调了100多张病床,汇总全院设备需求,通过多方协调,紧急采购了25台呼吸机和30余台心电监护仪等紧急抢救设备,一周内3台有创呼吸机、8台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和输液泵等全部到位。

医疗装备科工作人员正在巡检维护。王磊 摄
医疗装备科工作人员正在巡检维护。王磊 摄

  “患者可以休息,机器不能休息。”余海表示,为有力保障临床诊疗,科室召集所有维修工程师值班值守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同时加强机器共享调配,科室对所有设备及时巡检维护,“一发现有闲置第一时间调配到另外一个科室进行及时使用,保障患者的临床救治。”

  随着危重症患者激增,病房用氧量攀升,氧气供应也受到了挑战。一旦氧气压力和氧气浓度下降,数以千计的病床就可能供氧不足,如何解决?医学装备科第一时间组织论证、改造输氧管道确保氧压,同时紧急协调150瓶液氧钢瓶供应,确保患者的用氧量。

该医院院长周政接受采访。王磊 摄
该医院院长周政接受采访。王磊 摄

  血液存量低,用血困境的破局之策

  贫血患者由于体内红细胞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会出现呼吸困难、心累、乏力、头晕等症状,尤其是红细胞极度减少患者症状更加明显,这时候需要及时输注红细胞,才能让身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脑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贫血的症状也能减轻和缓解。输血科副主任技师敖正才忧心忡忡,“血液资源不同于药品,来源完全依靠人体的捐献。如果缺乏,会导致临床上一些手术没办法进行。”敖正才介绍,以往能够保证医院70%至80%左右的血液用量,目前库存量达到历史最低点,血液资源很紧张,只能达到30%的用量。

检验科主管技师甄生航(右一)所在的生化组,标本增长量超过50%。王磊 摄
检验科主管技师甄生航(右一)所在的生化组,标本增长量超过50%。王磊 摄

  因此,医院对临床用血战略方案进行调整,优先保证危重病人、产科、急诊等需要抢救的病人的用血。“更严格地把控临床用血指征,对于临床上符合自体输血新技术的患者,通过储存式自体输血和血液回收等技术保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敖正才介绍。

  无偿献血是血液资源的唯一来源,只有血液中心库存量能有效补充,才能让用血有保障。目前,成都血液中心为加大无偿献血的采血量,实行了倡议、宣传等新举措。敖正才呼吁,最后一次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之后7天就可以参与献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