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8日电(吴平华)简阳市青龙镇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以推动群众文明素养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基层治理水平提高为目标,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实现产兴业旺、镇美人和。

核心价值引领,文明新风沐人心。10个村(社区)全面建立“一约四会”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推动整治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不良习俗。以家庭文明助力乡风文明,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分享故事、群众推荐等多种方式开展“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活动,涌现“四川省劳动模范”1名,以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众移风易俗。大力发展辖区自组织,组建辖区文化文艺、教育辅导等自组织队伍50支,自组织牵头开展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等培训1600余人次,每年开展迎新春文艺汇演、百姓舞台大家乐、“我们的节日”等文艺演出活动100余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优化人居环境,宜居生态美人心。全域化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2800余户,新改建公厕16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创评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五美庭院”80个,创建“五美庭院”示范村2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工作,升级改造农村垃圾收集点73个,镇垃圾收集站1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成都市、简阳市卫生村7个。扎实开展“牛皮癣清理”“蜘蛛网清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创新“街长制”“楼长制”“院长制”,引导居民自发对房前屋后的柴草杂物、背街小巷的破损广告、隐蔽角落的卫生顽疾进行清理,有效改善占道经营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场镇整体面貌有效提升。
激活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暖人心。结合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日及周末均面向群众延时服务,成功打造简阳市级新时代文明示范点3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54支10000余人,年度平均发布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涵盖文艺文化、医疗救助、便民利民等内容,有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充分发挥退役军人、驻村选调生等群体作用,打造“青言青语”“老兵声音”理论宣讲品牌,努力把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将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成功创建“清洁卫生家庭”、成功评选“好公婆”等纳入乡村治理积分制加分内容,建立积分超市,通过月评比季考核年表彰,提高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性。
聚焦都市农业,致富增收乐人心。与周边3个友邻镇21个村集体协同成立“三青水缘”联盟公司,通过党建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推进农业连片规模发展,全力推进成都市级十万亩粮油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高标农田覆盖率100%,建设高效节水灌溉7700亩,建成大型智慧养殖场,一口吖吖种养循环农业产业园获评成都市三星级园区。聚力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打造联合村“稻花香里”生态农庄和新堰村“食光森林”共享农场,建设简阳市乡村旅游打卡地,“稻花香里”生态农庄成功创建三星级农家乐,上榜“新旅游·潮成都”旅游目的地,连续5年成功举办稻虾美食节。依托骨干交通网络、毗河供水路线,打造“新堰水库—黄狗大山—铁佛寺—鞋底寨—明星水库”现代都市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带,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下一步将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继续坚持“一把手主抓”。建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各村(社区)书记负责各自分管领域和辖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成主要领导抓总则、分管领导抓落实、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持续巩固文明村镇创建成果。切实发挥农村党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围绕培育新型农民、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等目标,切实做好好农村人才“引”“育”“留”、文明评选、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工作,带领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增收致富。
持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摸准群众需求,立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创建理念,完善“群众点单,平台统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点单式服务模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进一步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围绕“议”出文明新风尚、“理”出文明好乡风,着力形成“有事好商量、事情大家议”良好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