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筠连:基层监督有力 人民群众满意
2023年02月28日 13: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8日电(吴平华 王兰)近年来,筠连县纪委监委坚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基层监督为具体抓手,用活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方式、晾晒监督成果,有效督促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加大基层监督力度、延伸监督触角,以有力监督守护民生福祉。

  用活监督力量  激发监督活力

巡察干部和村纪检委员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万光海 摄
巡察干部和村纪检委员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万光海 摄

  “自担任村纪检委员以来,我主要围绕村上人、事、资金、整改四件事,针对村组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情况、项目推进等重点事项落实情况、集体‘三资’使用情况、上级交办尤其是巡察整改情况等进行监督……”在强化基层监督质效工作推进会上,筠连县沐爱镇沐阴村纪检委员樊忠财就村级纪检监督工作向大家分享心得体会,交流工作经验,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认可。

  据悉,像樊忠财这样的村(社区)纪检委员,在筠连县172个村(社区)共有172名,每个村(社区)都配备1名,他们和村上党风政风监督员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两员”运用“常住民”身份优势,充分发挥百姓家门口的“监督哨”作用,为基层监督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日常监督工作中,乡(镇)纪委结合各村工作实际,定期派发重点监督工作清单,指导“两员”通过入户访廉、村组会议等形式开展日常监督工作,在民生项目落地落实、财务管理使用、干部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实施监督并收集上报廉情信息。2022年以来,“两员”参与监督检查523人次,发现并上报问题121个;走访群众716人次,为群众讲解政策、解答疑难580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件。

  “纪检委员和党风政风监督员帮我们反映问题,监督村上把蓄水池给我们修好了,现在我们老百姓对村上的工作是越来越放心,日子也越过越舒心!”看着新修建的蓄水池,筠连县沐爱镇沐阴村4组村民高兴地说到。

  创新监督方式 破解监督难题

筠连县乐义乡开展“阳光问廉”院坝会。章彬彦 摄
筠连县乐义乡开展“阳光问廉”院坝会。章彬彦 摄

  针对基层监督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筠连县纪委监委采用“室组地”联动监督、片区交叉检查等方式,将全县12个乡(镇)划分为4个纪检监察协作片区,围绕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突出问题导向,以“室组地”联动模式,从县级和乡(镇)层面不定期开展交叉检查、跨片监督,有效解决熟人监督“不愿干”、同级监督“不敢干”和“地缘亲缘”小圈子干扰监督等问题。2022年以来,全县组织交叉检查5轮,反馈整改问题89个。

  “在开展简易审批村庄建设项目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时,我们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由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和纪检监察一室统筹协调,各纪检监察室分领域‘包片负责’,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联动配合,有效破解基层办案经验不足、业务能力不精问题。截至目前,开展监督检查25次,摸排项目79个,发现、起底问题线索24条,立案1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1人。”筠连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晾晒监督成果  提升监督质效

  “天然气入户安装费早就交了,我们场镇用户却迟迟没有安装天然气,跟乡上反映了也没有实质进展,这里面是不是有领导干部不作为问题?我们的钱是不是白交了?希望给我们一个说法。”在筠连县乐义乡中坝村“阳光问廉”院坝会现场,群众对天然气入户项目推进迟缓提出疑问,乡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三鼎燃气公司项目负责人直面问题作出解释,并向群众介绍相关项目规划、建设情况及工程进度,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和理解。

  为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源头,筠连县纪委监委定期梳理汇总“访廉问廉直通车”收集问题和村(组)务公开过程中群众反映问题,聚焦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堵点,把矛盾集中的问题作为“阳光问廉”重要问题线索,深入村(社区)举办“阳光问廉”院坝会,现场剖析问题并向群众通报处理结果,让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进一步释疑增信,提升群众满意度。2022年以来,已举办“阳光问廉院坝会”12场(次),现场解决问题22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人,组织处理4人。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加强基层监督是维护民生民利、巩固基层基础的必然要求。接下来,我们将从‘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三个维度持续探索基层监督新举措、新方式,让基层监督硬起来、实起来、严起来,做实做细基层监督文章,奋力书写新时代基层监督新答卷。”筠连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