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30名(组)“四川好人”:凡人善举传递温暖之光 道德滋养凝聚文明力量
2023年03月29日 19:2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9日电 (龚韦双  邹铁)凡人善举传递温暖之光,道德滋养凝聚文明力量。在3月29日举行的“德耀巴蜀 礼润绵阳”——2023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上,30名(组)“四川好人”带着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让人潸然泪下。

  “诚实守信”四川好人陈云珍:几十年如一日地践行三份承诺

活动现场。 龚韦双 摄
活动现场。 龚韦双 摄

  陈云珍,女,羌族,52岁,羌族传统刺绣工艺省级传承人。

  作为“诚实守信好人”,多年来,陈云珍无怨无悔地践行着三份承诺:让古老羌绣走出大山,传承非遗;让农村妇女找到自身价值,精准帮扶;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风采,不辱使命。

  陈云珍创办的“北川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模式不断拓展产业规模,免费培训学员,同时还成立了扶贫公益作坊,培训绣娘两万余人,带动妇女灵活就业500余人,绣娘人均年增收一万余元。陈云珍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诚实守信”的真切含义。

  “获评‘四川好人’,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既是鼓励更是鞭策。”陈云珍说,接下来,她将继续秉持初心,传承羌绣技艺,做强羌绣产业,带动更多女同胞就业增收,用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

  “助人为乐”四川好人刘沈厅:5000余亩柑橘基地免费用上专利技术  每年节省成本超500万元

  刘沈厅,男,汉族,35岁,眉山市彭山区沈厅家庭农场总经理。

  “想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想要走得远,就一群人走。”这是“助人为乐好人”刘沈厅的人生格言。

  近年来,刘沈厅自主研发简易滴灌系统等专利技术3项,解决种植难题,组织技术培训60余次,覆盖超5000人次,免费在省内超5000亩的果园进行推广试用,每年节省成本超500万元。他牵头建成“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服务会员超800名,覆盖10余万亩,带动就业超6万人次。

  “农业投入大、风险高、回报慢,一路走来,我经历了很多挫折,为了帮助广大农民少走弯路,我成立了微梦志愿服务队,希望通过传递你我微力量,成就彼此大梦想。”刘沈厅说,每个志愿服务日,他们都会组织队员轮流上山下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物资供应、产品销售、金融保险等方面的难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帮助农民增收、带动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孝老爱亲”四川好人李准:悉心照料瘫痪母亲  为妈妈撑起一片天

  李准,女,汉族,29岁,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马槟榔村村民。

  16岁,对一个女孩来说是花一样的年华,可对李准来说,命运却给了她重重一击。2009年6月,李准的爸爸突发脑溢血离开人世,就在她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的时候,2010年7月,她的妈妈又突发脑梗塞。少小年纪的李准,面对命运给她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茫然无措,而是勇于挑起了家庭和生活的重担。在舅舅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李准将妈妈送到了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为了照顾妈妈,她一个人往返于米易和攀枝花之间,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当时还在读高中的李准主动选择放弃学业,回到家中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李准农闲时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就把母亲带到自己上班的地方,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看母亲。十多年来,她一直都是早上五六点起床,将早餐一口一口喂给母亲,中午打好饭菜带回宿舍陪母亲一起吃饭,晚上下班给母亲喂完饭后,又背着母亲下楼洗澡、为母亲按摩推拿。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孤单,李准每天晚上忙完都要给母亲讲述自己上班遇到的各种趣事,和母亲分享生活中的快乐,让母亲能够安心养病。

  “妈妈在,家就在;你养我大,我养你老。”这是“孝老爱亲好人”李准坚定不移的信念,她说,遇到困难的时候,一想到妈妈,就觉得自己应该坚持下去。

  “见义勇为”四川好人刘杨:人命关天不言弃  救火现场显本色

  刘杨,男,汉族,34岁,内江市威远县山王镇人民政府村建环卫中心工作人员。

  刘杨是一名退伍军人。2020年4月2日早上,刘杨上班途中发现一辆侧翻的车辆,副驾驶一位大约70岁的老人因伤势不清,家人及围观群众不敢采取急救措施。刘杨运用在部队学习的急救知识,通过与老人沟通,判断伤势,将老人从车内救出送上去医院的车,随后又将积压在路上的车辆疏散后才离去。

  2022年2月26日,刘杨在下班途中发现一辆大货车停靠路边,火苗窜出车外。他立即停车,抽出灭火器上前灭火,用完4个灭火器后,才将火势完全控制,挽回货车及车上设备损失总价值约400万元。

  刘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英雄本色。“这是我该做的,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刘杨说,见义勇为这个行为对于他来说,不是这一次两次,而是在需要他的每一次。

  “敬业奉献”四川好人胡祥雨:成立寻亲工作室  帮助失散家庭团圆

  胡祥雨,男,汉族,43岁,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

  “我想成立一个寻亲工作室,这样当老百姓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可以来找胡祥雨,有一个叫的出来具体名字的人来帮助他们,而不光是一个留下办公室电话的部门。”胡祥雨说,经申请,2021年7月,绵阳市公安局批准在刑侦支队设立了“胡祥雨工作室”,专门负责打拐寻亲工作。

  工作室成立后,胡祥雨建起了“团圆绵阳—我们在行动”绵阳公安官方微信群,招募和聘任了全国300余名志愿者,广泛发动和借助民间及网络力量开展社会化宣传、线索收集初查、样本采集等工作。

  从此,胡祥雨把自己的时间分割成了两块。上班,协调本地打拐信息处理,涉拐情报研判;业余,就投身到微信群的网络公益寻亲中。现在,胡祥雨的手机里有2000多个寻亲微信网友,100多个寻亲群,平均每天会接到上百个寻亲求助电话和信息。

  “每当看到离散多年的亲人久别重逢,心中那份充实和成就感就会让我觉得很快乐。”胡祥雨说,反拐寻亲就是爱的坚持,为了这份人间大爱,不论多难他也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