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专家: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亟待提高疾病全民知晓率
2023年04月19日 11: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9日电 今年4月15至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兵教授近日在成都表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这类临床表现复杂且发病率较高的血液肿瘤,提高疾病的全民知晓率及患者的早诊率至关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同时与周围环境刺激、饮食改变有着密切关系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进步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临床上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因此更需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一旦被重视了,它的早期诊断就成为可能。”黄晓兵说。

  据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常常会累及靶器官,在临床上叫做“CRAB”(螃蟹)症状,即高钙血症、肾功能损伤、贫血及骨病。以骨病为例,当出现骨质损伤、骨质破坏、骨疼痛等症状时,有很多病人会去做按摩等康复治疗,但是多发性骨髓瘤病变所导致的骨质破坏,往往还存在骨质疏松、溶骨性骨质破坏等情况。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性,出现病变的病人有可能就诊于各个科室,就诊之路较为曲折,甚至不少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严重影响预后效果。

  “所以现在多发性骨髓已经引起了各个科室的高度重视,我们专门成立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多学科共同专家门诊(MDT)。”黄晓兵表示,MDT是诊断、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最合理的模式,通过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可以在复杂疾病患者首诊的时候,把患者转接至对应科室,这对于改善多发性骨髓初诊的误诊、漏诊情况及并发症的治疗非常具有推动性作用。

  据了解,四川省人民医院在省内领先开创的MDT诊断模式,由血液科发起,集结心内科、肾内科、呼吸科、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科室力量协同诊断,将就诊于其他科室的疑似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直接转接至血液科进行规范诊疗。

  “虽然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但是要达到真正的慢病化管理目标,从诱导治疗到巩固治疗到维持治疗,整个过程都需要更为规范。”黄晓兵介绍,在过去,对于患者难以推行规范化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用药经济负担比较重,直到近几年创新治疗药物纳入医保之后,医院才开始慢慢推行一些规范的治疗方案。

  “达雷妥尤单抗纳入医保至今,在蓉落地执行已一年有余。我们很欣慰能看到,创新治疗方案可及性提升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高。”黄晓兵感慨,这一治疗方案对于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特别是老年虚弱或肾功能受损患者来说,在帮助患者实现深层和持久缓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当然,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也可以在经有效的诱导治疗后选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