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专家在八一骨科医院考察交流
2023年05月10日 15:5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0日电 为促进民族医药传统正骨术的交流,近日,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统正骨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主任医师包斯琴带队,来自内蒙古、广西、西藏、新疆、宁夏、吉林的蒙古族、藏族、回族、羌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10余名副会长级专家到中国融通八一骨科医院(下称八一骨科医院)考察交流。

专家在八一骨科医院考察交流。八一骨科医院供图
专家在八一骨科医院考察交流。八一骨科医院供图

  包斯琴一行深入八一骨科医院临床科室,参观交流。在正骨科儿科病区一名12岁尺桡骨下段骨折患者病床前,骨三科副主任胡玉辉从骨折整复手法、外固定方式、敷药及治疗时间等,详细介绍治疗方法,专家们现场进行了细致探讨,“你们治疗的方式非常精妙,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包斯琴连连称赞。

专家在八一骨科医院考察交流。八一骨科医院供图
专家在八一骨科医院考察交流。八一骨科医院供图

  专家们还参观了专家门诊室、中药房等,并对医院就诊、治疗流程和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在脊柱关节科病区,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杨金川为大家介绍了科室情况。该院“因形制具”特色的自制钢丝外固定托板,引起了专家们的浓厚兴趣,专家们对临床医生的实干精神、创新能力表示赞赏。在康复医学科,科室主任刘凌带领专家一行参观了传统康复室、现代康复室以及康复病区。包斯琴对康复科的年轻医生说:“八一骨科医院是中华传统医药极具代表性的骨伤医院,你们在这儿一定会学得精,成长得快。”

  在专家们考察期间,八一骨科医院专门举行了座谈交流会,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柳长华参会。

专家在八一骨科医院考察交流。八一骨科医院供图
专家在八一骨科医院考察交流。八一骨科医院供图

  会上,八一骨科医院院长马云、书记赵育刚代表医院向专家们来“传经送宝”表示感谢。马云认为,民族医药是中华传统医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我国传统医药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起源于蒙古族传统骨伤,与包斯琴传承的包氏正骨同族同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兄弟情谊。“希望通过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这个平台,与全国骨伤专家进行经验交流,共同促进中华传统骨伤科的守正赓续。”

  包斯琴感叹,初到八一骨科医院就被医院管理模式、医疗团队、精神面貌及特色技术、显著疗效所惊叹。她指出,八一骨科医院核心技术“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在民族医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文化传承、理论创新、临床疗效上都极具代表性。该医院的文化建设内涵深,值得学习。她希望以后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共进,使中华传统骨伤科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柳长华表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被高度重视,当前,民族医药发展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他表示,八一骨科医院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的保护单位,为四川乃至国家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及守护人民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指出,中医药非遗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不择地而息,要立住根基、挖掘精华、保持特色,才能使中医药文化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多民族传统骨伤技艺同堂交流很难得,因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统正骨分会与八一骨科医院的交流具有可资借鉴的示范效应。(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