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5日电 (邹铁 徐金铃)5月15日,绵阳市安州区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工厂项目一期首片下线、二期启动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第一条生产线贯通,首片光伏电池片正式下线!
近年来,安州区委、区政府坚持创新引领,落实市委“五市战略”,大力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明确“两主两特”产业和“一区多园”空间布局,建立“1+5+9”政策体系,前瞻布局光伏储能新赛道产业,为全市打造千亿级光伏储能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力。

一期项目“拉满弓” 二期建设“铆足劲”
该项目是去年全市签约的百亿级工业项目,总投资102亿元,一期占地320亩,建设年产9GW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工厂。项目从去年10月正式开建到一期首片电池片下线,仅用时7个月,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充分展现出政企双方推进合作的真诚意愿。
“我们成立了服务专班,开辟了绿色通道。针对客户提出的用电需求,制定了科学的供电方案。多次上门服务沟通,深度了解工程建设进度,全力以赴做好供电服务保障。”国网绵阳市安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郑杰介绍道。
据了解,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工厂项目落地安州区后,绵阳供电公司特事特办,为项目建成达产提供了强劲的电力保障。
“从开建到首片下线这214天里,和我们一起奋战的不单单只有我们的员工同志,还有参建的安工投集团、中电四公司、十一科技、江苏百科,设备供应商捷佳创、红太阳、迈为科技等,一起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硬仗。”绵阳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彬表示,项目的建成更离不开绵阳市委市政府和安州区委区政府的“贴心关怀”,共同以实干为项目建设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与此同时,绵阳市安州区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工厂项目二期已具备开工条件。计划总投资36亿元,用地面积322亩,设计产能12GW。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20亿元,年税收6亿元,新增就业约1800人。

“三大优势”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蓄能
新能源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发展迅猛,光伏是我国乃至全球重点发展的绿色能源,预计到2050年光伏发电量将占全球总发电量60%以上。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3.2%,行业呈快速增长态势。
2022年,安州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长三角地区光伏企业进行考察洽谈,通过对光伏产业未来市场的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在安州区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超级光伏产业园。
“先进的生产技术、精湛的产品工艺和高端的生产设备,让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在6月份开始爬坡,逐步实现批量生产,实现市场销售。再加上安州优良的营商环境,炘皓新能源必将实现快速发展,为安州打造全市光伏储能产业主阵地贡献力量。”绵阳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柳崇禧目光坚定。
据了解,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工厂项目生产所采用的TOPcon高效晶硅光伏电池技术是最具发展空间的光伏电池技术,预期电池效率达到25.5%以上,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其中一期引进了500余台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200台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共计18条生产线,年产规模为9GW。智能工厂技术水平、电池转化效率、产品良率等力争进入行业内第一梯队,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看,光伏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市场及政策因素驱动下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抢占产业新赛道 构筑发展新高地
安州成功引进百亿级项目——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工厂项目,建设高效N型电池生产线及储能生产线,为安州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这既是安州落实“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的生动实践,也是安州探索县域经济招商新路径的又一成功案例。
近年来,安州区按照省委“总思路”“总牵引”“总抓手”战略部署,完整准确落实市委“五市”战略,聚焦“三大板块”全力攻坚,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两主两特”产业,抢占光伏储能产业新赛道。
“新赛道”奔赴“新征程”。安州作为绵阳市光储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将进一步整合产、学、研、企优质资源,精准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难点堵点断点,加快推动光伏全产业链“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拉晶、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及储能产业。力争到2025年,光储产业上下游配套基本齐备,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27年,产业发展质效全面提升,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建成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光储产业新高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