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大运文明礼仪课堂:争做文明少年,共迎大运盛会
2023年05月18日 11:0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8日电 有朋自远方来,自当以礼相待——一座城市的礼仪传承,映射着这个城市背后古老文明的千年积淀,也是当今社会文明进步的直接体现。

  随着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临近,从4月中旬起,“幸福成都·美在文明·大运有礼”成都青少年大运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大运文明礼仪课堂走进了成都市30所中小学校园,在蓉城青少年之间,掀起了学习大运知识,了解文明礼仪的热潮。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万千蓉城学子共同发出“当好东道主、文明迎大运”的青春倡议,相约大运,向世界展现一个文明尚礼的今日成都。

  文明礼仪进课堂

  30位老师传递大运之“礼”

大运文明礼仪课堂现场。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大运文明礼仪课堂现场。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去年,由大运礼仪折页、大运礼仪广播小课堂课件、大运礼仪主题海报等组成的大运校园礼盒,走进了100所成都中小学和在蓉高校的校园。同时,“同上一堂大运礼仪课”系列班会也在成都市中小学间广泛开展,学生们共同收听大运礼仪小课堂广播,争相学习大运礼仪知识,在校园里营造了喜迎大运盛会的浓厚氛围。

  4月15日,“幸福成都·美在文明·大运有礼”成都青少年大运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大运文明礼仪课堂专题培训会正式举行。来自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的CVCC高级礼仪指导师陈星谷,为成都市30所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大运知识和文明礼仪的专题培训,介绍了成都大运会的基础知识,并讲解了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在她的带领下,30位老师们分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查阅并学习了大运会各个项目的观赛礼仪,充分了解了大运知识和礼仪常识。

  这30位老师,不仅是大运文明礼仪的践行者,更是传递者。为了提升蓉城青少年对成都大运会的参与度,强化成都大运会东道主文明使者的意识,老师们将大运文化和传统礼仪带进了学校,带到同学们身边。

  成都校园里,处处弥漫着“讲文明,重礼仪”的气氛。“观赛期间千万不能干扰运动员比赛,不大声说话,不随意走动,不使用闪光灯,不喝倒彩,为场上的每一位球员加油助威。”在大运文明礼仪课堂上,老师们从大运观赛礼仪、引导礼仪、大运常识等几方面为同学们做了详细宣讲,带领学生们了解大运知识,践行文明礼仪;同学们积极分享有关大运的故事,还有同学现场演唱了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Welcome to Chengdu》《城市的翅膀》;几位英语老师带来了大运常用英语的分享课程,引得同学们争相举手回答,成都大运会各个项目的英文是什么,如何礼貌与外国人问候,如何为外国游客指路……

  伴随着成都大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城市的小主人,蓉城青少年们积极学习大运知识和文明礼仪,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大运会之中,相约以“礼”相待,热情迎接这一盛会的到来。

  蓉城少年相约大运

  展现文明尚礼今日成都

大运文明礼仪课堂现场。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大运文明礼仪课堂现场。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文明礼仪,不仅体现个人的素养,也展现了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人的发展也将影响着城市的未来。大运文明礼仪进校园,不仅让青少年们积极学习文明观赛礼仪,争做文明市民,助力“礼”迎大运,也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贡献新的力量。

  成都大运会,不仅是成都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更是成都青少年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机遇。在这场关于青春、体育与梦想的盛会中,成都青少年将以身作则,展现成都有“礼”的形象,为来宾们留下独属于“天府之国”的文明记忆。(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