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8日电(楚欣雨)全球首款肌肉外甲,全球首创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智能化感知康复训练设备......27日,以“新面貌、新动能、新实践”为主题,由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主办的2023第三届康复治疗及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如何让康复治疗产业智能化、智慧化成为与会者关注交流的焦点。
人工智能让康复治疗更智慧

“人工智能辅助训练”“推荐算法制订训练计划”“人工智能辅助训练”……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下,与会专家不时抛出康复治疗前沿新实践,传统康复治疗在大数据时代迎来新方法、新理念。
据介绍,全球首款肌肉外甲采用先进材料研制而成,多传感器加上局部处理器,采集人体生物信号,随时多维度科研分析病患下肢功能以及步行状态,从而达到辅助训练目的。
而全球首创自融合智能评估与智慧处方的镜像康复机器人,为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设计康复训练系统,创新构建智能评估技术,自动生成康复训练处方。利用被动、主动、主被动以及镜像模式进行训练,生成的数据全程可视化,为康复治疗师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为患者达到较好地康复效果。
“我们的康复云平台,利用海量的数据加上人工智能算法,让诊断准确度达到80%。”勃林格殷格翰霁达(成都)康复医疗中心院长王倩表示。
打造现代化智能化康复治疗产业

四川省卫健委原一级巡视员彭杰表示,近年来,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主动作为,积极为会员做好服务,在人才培养、岗位认证、康复技能提升等方面不断推进,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也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助力康复治疗水平的提升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次会议云集了各个方面的专家探索康复治疗技术和人工智能运用等成果,将会为更多的康复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会长刘沙鑫表示,康复治疗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康复治疗产业近年来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面对人口老龄化、疾病多发等挑战,康复治疗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推进康复治疗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刘沙鑫说,康复治疗产业需要展现新面貌,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康复治疗产业,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服务;需要培育新动能,推动康复治疗产业的创新发展,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需要践行新实践,加强行业协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李康、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副院长章荣、勃林格殷格翰霁达(成都)康复医疗中心张振国、勃林格殷格翰霁达BIX中国实验室负责人蔡瑜等分别作了主题分享,对智能化康复治疗产业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