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抓资源、育品牌、强项目,射洪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2023年06月02日 19: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日电 (唐倩)6月1日-2日,中央、省和成都市级媒体的20余位代表前往射洪现场采风,切身感受射洪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信心与底气。

  采风活动中,媒体代表们先后前往了文宗苑、双江村、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和3536三线城景区,触摸射洪文旅事业的发展脉络;一行人深入到点位,体验射洪研学旅游、农文旅融合等文旅特色产业,深入探讨射洪“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格局变化,用镜头记录射洪文旅发展成果、项目经验亮点等。

 遂宁国际诗歌周暨陈子昂诗歌奖活动在射洪文宗苑举行。(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遂宁国际诗歌周暨陈子昂诗歌奖活动在射洪文宗苑举行。(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当前,射洪正聚全域之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这样的勇气与凝聚力从何而来?“海内文宗陈子昂‘敢为人先、革新求变’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子昂故里——射洪人事业进取、人生追求的风向标。”射洪市文旅人这样答。

  近年来,射洪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坚持将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以建设“八区”、奋进百强为战略机遇,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统揽,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举措全面推动县域旅游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千年前,“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在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笔下,射洪的山水饱含诗情画意;千年后,“绿满山川、水润洪城、子昂故里、诗酒相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新,是当地市民以及外来游客对射洪城市深刻和直观的感受。

  “半城山色半城湖”是射洪的城市本底,良好的生态本底也是射洪得以激发文旅经济活力的重要依托。全长约6公里的“两江画廊”,融射洪涪江、梓江景色与乡村自然风光于一体;依山傍水,山青、水绿、天蓝的螺湖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备受射洪群众、游客青睐;“花园、菜园、田园”三园一体的广兴镇双江村,唐风古韵与现代乡村互为映衬。

  同时,射洪也是人文色彩浓厚的历史圣地。“诗酒射洪”里的诗——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将“诗歌文化”和“诗廉精神”有机融合,嵌入式打造旅游产品——陈子昂诗廉文化基地,力争提升陈子昂文化IP,扩大品牌影响力;“诗酒射洪”里的“酒”——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坚持以酒旅融合为核心,创成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为助力射洪天府旅游名县的创建,射洪市通过开展文旅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全市文旅资源底数,共发现旅游资源1020个;助推射洪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射洪自制研学微综艺视频《展翅高飞的少年》广泛传播,“子昂邀你·游读射洪”品牌愈发闪亮。广兴镇双江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536菊谷获评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五斗米烧椒酱获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多样化的文旅项目、多元化的产品业态供给成为了射洪揽客的“重要武器”,乡村生态旅游、研学教育旅游、酒类工业旅游、夜间文化旅游等新兴模式深耕射洪文旅经济发展,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各点开花。

 射洪文宗苑。(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射洪文宗苑。(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我们都有超能力,我能抓住风……我能听得更远……我能站得更高……我能成为大树……”此前,射洪市全新研学旅游片发布,在稚嫩童声中,大家看到射洪文旅的另一种魅力,也了解到开启射洪研学旅游的不同玩法。

  射洪市内“研学游”蔚然成风,链起“学”与“游”的研学旅行产业链也已基本成型,可谓是射洪文旅的一块金字招牌。省级森林公园—花果山森林公园,侏罗纪景区创成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子昂故里旅游区创成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螺湖半岛创成四川省森林自然教育基地,3536三线城创成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四川响旗综合素质教育示范基地拟认定为四川省中小学生红色教育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射洪市也正在积极推动沱牌酒粮基地省级研学基地的创办。

  此外,射洪花果山景区推出的夜游“同心栈道”火爆出圈,秀出射洪新“夜”态,蜿蜒的栈道,不仅为大家提供观赏夜景的独特角度,还可以高空俯瞰尽情拥抱射洪的美景。“三江情”特色商业街、临园路“好吃街”等成为射洪夜游网红打卡点,带动夜食、夜购、夜宿等一系列夜间综合收入,弥补夜间文旅空白,叫响了射洪诗酒文旅品牌,繁荣了夜间文旅经济,守护了射洪的烟火气。

  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给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加码,“狠抓重点项目、丰富旅游业态”是重要布局。射洪将全力推进两江画廊二期、中皇村、“三江情”特色街区、滨江路美食街、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提升改造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参与性强、体验性强的单体项目、大型旅游演艺、小型室内剧场、非遗活态传承活动等开展,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