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党建引领凝聚共治合力 四方联动激发社区活力
2023年06月16日 17:2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6日电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随着成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基层治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业主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如何妥善解决?社区内出现矛盾如何化解?如何通过激活小区细胞让社区充满活力?要做好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不仅要做到“有事好商量”,还要做到“有事商量好”。在明确管理制度和实施步骤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内动力,形成小区微治理合力,是社区基层治理行之有效的一条道路。

  今年起,嘉诚新悦物业创新社区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构建起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代表、物业公司、小区党支部“四方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物业服务更加高效精准、靶向发力,将党建真正融入物业服务和社区治理,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创新基层微治理党建撬动大服务

  6月16日,由社区代表、业主代表、党支部代表及物业代表共同参与的“四方联动”授牌仪式暨美城悦荣府“美好嘉园·嘉委会”成立仪式在嘉诚新悦物业管理服务的成都美城悦荣府小区内举行。

(授牌仪式现场,嘉诚新悦物业供图)
(授牌仪式现场,嘉诚新悦物业供图)

  小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最小单元,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事关群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社会和谐稳定,而物业是离小区居民最近的人,是社区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嘉诚新悦物业积极挖掘和吸纳小区内的党员先锋、热心业主及青年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建章立制、管理监督、政策宣讲、文明引导和志愿活动等社区治理事项,通过“小支部”撬动“大治理”。

  嘉诚新悦物业的“四方联动”工作机制充分激发了各方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内动力。据了解,“嘉委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四方议事会议”,瞄准小区重难点问题进行协商议事,培育一批主动说事议事、关心小区建设的热心业主群体,通过立足居民视角、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小区微治理的强大合力。

  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以居民为主体、以服务为延伸的“党建+和谐小区”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邻里矛盾、小区内设备老旧、电动车棚安装、垃圾站点移位、高空抛物、乱停乱放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社区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授牌仪式现场,嘉诚新悦物业供图)
(授牌仪式现场,嘉诚新悦物业供图)

  搭建协商议事平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在“美好嘉园·嘉委会”成立仪式上,华阳街道祥龙社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安杰接受采访时提到,根据成都市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方案部署,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工作任务在于提升党组织引领动员能力,构建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安书记表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四方联动,搭建协商议事的平台,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活动共办、空间共管”的联动合作格局。

  在嘉诚新悦已落地“四方联动”工作机制的小区里,业主们见证了小区一点一滴的变化。“小区内破损的路面都修补好了,进出小区方便了不少,环境也越来越好。”说起小区的变化,业主刘女士十分高兴。和刘女士一样高兴的还有业主李先生,困扰他多时的烦心事儿最近终于得到了解决。此前,楼上漏水对李先生家造成了影响,且楼上业主拒不整改。在小区建立“四方联动”工作机制后,物业客服将此事在“议事会议”上进行了通报,经多方沟通协调,问题迎刃而解。

 (“美好家园·嘉委会”会议中,嘉诚新悦物业供图)
(“美好家园·嘉委会”会议中,嘉诚新悦物业供图)

  目前,嘉诚新悦全国在管住宅项目中已有79个完成了“四方联动”工作机制的创建,召开“四方议事会议”上百场,收集业主反馈问题上千条,解决疑难问题70余件。截至今年6月,已有16个在管项目成立小区党支部,以“绿地·468云玺5期”为范例的多个在管小区被当地上级部门评为“红色物业”示范小区等称号。

  此外,通过“四方联动”工作机制,嘉诚新悦整合社会公益团体组织、社区周边优质商家等,形成“4+N”的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打造小区的“娱乐空间”“运动空间”“便民服务站”“三老关爱基地”等配套场景,开展领办家政、养老、医疗等30余个社区服务项目。

(成都美城悦荣府小区,嘉诚新悦物业供图)
(成都美城悦荣府小区,嘉诚新悦物业供图)

  “四方联动”工作机制的持续推行,对于嘉诚新悦集团而言只是一个起点。嘉诚新悦集团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出“党建+服务”的新模式,打造了党建活动中心和宣传教育阵地“两大基地”,设立两大岗位(党员先锋岗、文明示范岗)和两支队伍(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通过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以党建引领将物业管理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