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一流营商环境 让企业群众更有获得感
2023年07月18日 13:1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8日电(吴平华 石晓宇)2023年,成都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个关键词,持续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将助企纾困、亲商助企走深向实。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以下简称《十大举措》),并于1月30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成都营商环境5.0改革正式开启。好政策贵在落地落实。《十大举措》实施近半年来,政策推进进度如何?落地成效到底如何?

  有序推动《十大举措》落地  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服务专窗。 成都市网络理政办 供图
服务专窗。 成都市网络理政办 供图

  6月2日,一面写有“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保驾护航”的锦旗送到了成都市双流区行政审批局审批三科,送锦旗的人叫晏梅,来自成都欣捷元灏药业有限公司。

  原来,在申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时,由于企业的产业类型较复杂,加上申报人员对立项备案政策及网上备案申请流程不够熟悉,导致申报一直不成功。“在了解到企业的诉求后,双流区行政审批局审批三科黎波立即联系企业,通过一对一服务,解答问题、梳理要点,企业顺利取得了备案批复并顺利开工。什么是一流的营商环境,这就是我们企业和群众能够切身感受到的营商环境。”晏梅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群众的心声。

  “自助上传资料后,我两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在成都市成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一位创业者郑先生前来办理企业注册,通过操作智能审批终端机,两小时就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这样高效周到的政务服务,让我扎根成都发展更安心,也更有信心。”郑先生感慨地说。

  “在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方面,按照‘一件事’标准将企业登记、社保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公积金开户、银行预约开户等纳入企业开办流程并简化为一个环节,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压减至0.5个工作日。”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处副处长钟欣介绍道。

  据钟欣介绍,在“便捷准入退出”板块,涉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共有试行推行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地址库+申报承诺制改革、深化“一照多址”改革、落实“跨区(市)县迁移一件事”改革等10项工作(其中排序第一牵头7项,配合3项),目前已完成8项,完成率达80%。

  “从目前反馈情况看,升级产业服务、降低经营成本、优化法治环境3个方面已经拉满政策落地的‘进度条’,”成都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郑强表示,“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加快推动营商环境5.0版政策落地见效,目前营商环境5.0版政策涉及的改革举措已完成七成,所有任务均按计划稳步推进。”

  数据是成都营商环境系列政策落地成效的最直观体现:2022年,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7.94万户,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市场主体合计379.62万户,其中企业总量达155.23万户,在副省级城市中保持前列。

  创新引领  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企业开办服务专区。成都市网络理政办 供图
企业开办服务专区。成都市网络理政办 供图

  据郑强介绍,《十大举措》对表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清单,以“激发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为主线,具体分为10个方面39项改革举措,涉及95个具体改革提升点。“可以说,是尽最大努力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

  业务办理时间更短、流程手续环节更少、企业开支成本更低、跨境贸易便利度更高……全链条优化审批,突出便民利企。比如依托“蓉易办”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90%以上“一窗受理”“可全程网办”,实现跨省通办162项、川渝通办311项、成德眉资通办166项;实施企业开办一窗办理,企业开办从6个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审批时限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在水电气讯纳入工程办理事项以及与不动产交易联动办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水电气一站式联办”,设置22个联办窗口,将原14项业务整合成1项,办理时限压缩58%,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

  创新是成都的特质,迈入营商环境5.0改革,多项本地创新做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过程公正监管就是其中之一。比如为破除市场壁垒,进一步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编制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三张清单”,开展网络交易“信用沙盒”监管,引导约7000户网络交易主体主动整改纠错。

  特别是创新推出不予、减轻和从轻处罚“三张清单”,让市场主体尤其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感受到“监管有力度、处罚有温度”,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了‘三张清单’的指引,解决了哪些事项可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怎样包容审慎监管的问题,让执法有温度、处罚有尺度。”成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创新突破不止如此。成都还通过全周期提升服务,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蓉易办”平台结合12345企业热点问题,完成“智能客服”近1万余条政策知识的知识库建设,实现企业智能搜索、连续追问、智能问答等功能。“蓉易享”平台现存有效政策文件678件,累计上线可申报事项730条,近1万家企业通过平台进行了申报。全市共组织6295家企业开展“蓉易见”线下活动1168场,收集反映的问题建议1200条,解决问题1105个。

  “下一步,我们还要争取形成更多可在全省及全国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和工作经验,为全国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成都样本’。”郑强介绍道。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6.0版政策加快制定中

  营商环境建设“优”无止境。对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专家表示,营商环境优化的主体是企业,营商环境建设要以企业感受度和满意度作为第一评估标准,而非一味追求指标得分与排名。要正确理解法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此为指引构建积极健康的政府企业关系,寻求“亲”“清”政商关系,才能做到讲实情、谋实效、重务实,真抓实干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落实落细。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制定系列营商环境政策说到底是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公平的服务。”郑强透露,营商环境5.0版政策在按计划稳步推进的同时,目前成都营商环境6.0版政策已在加快制定中。

  加快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成都,以创新而温暖的营商环境力量,必将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成都、圆梦成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