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1日电 (刘刚 何涛)近年来,乐山市沙湾区聚焦干部“能力本领恐慌、工作热情减退、作用发挥不强”等问题,结合各年龄阶段的干部特性,创新干部“三青”分类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栽培滴灌”育好“初青苗”。聚焦年轻干部“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知识缺本领”等短板,实行“理论充电+实践赋能+比武蓄能”的干部教育培养模式,“定单式”为年轻干部制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教育培训课程,结合“上挂下派”和“双向互派”、轮岗交流、援彝援藏等途径,择优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部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地历练,创新打造年轻干部“揭榜挂帅”行动、“微党课”擂台赛、辩论赛等平台,引领干部在实践操练、比武竞技中提能增效。
“防病治虫”护好“中青竹”。聚焦45岁左右非实职干部遭遇晋升“天花板”、工作热情减退、隐形“躺平”等问题,探索建立沙湾区“中青竹”干部管理办法,实行“中青竹”干部“积分管理”机制,设置所在单位党组织、同事、服务对象、组织部门“四方”评价基础分,以及荣誉表彰、缺勤缺岗、履职不力等加减分项15项,年底对综合得分排名前列的“中青竹”干部在提拔重用、晋职晋级上优先考虑,对排名靠后的干部严格落实组织处理,全面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高接换种”用好“常青树”。聚焦充分发挥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等优势,开展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常青树”行动,精准摸排全区因机构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县乡换届等工作中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并动态建立“常青树”干部信息库,结合“常青树”干部能力特长、工作经历等,分类选派建立重点督导、规划建设、乡村振兴、巡查专案等5个专项工作组,赋予“督检考、传帮带”等职责,着力推动“二线”干部能“一线”作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