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6日电 (朱胤委 冯春艳)千年古郡,大美南部,从历史更迭中走来,在山水环绕中绽放。三年耕耘乘风而起,生动演绎向美而行的蝶变新生。
大与小相得益彰
“以前城市道路拥堵,现在可以畅通快捷地到达城市每一个角落,出行方便多了。”家住南部县金洲翠城的陈女士由衷感叹南部城市道路的变化。
从城市交通变化窥见南部县三年所作大文章。2020年,南部县提出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常住人口“双五十”中等城市目标,规划建设总里程100公里的“一绕五纵五横”城市主干道,让出行更便捷、空间更合理、发展更通畅。

三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城市交通焕然一新。“目前城北大道一期、南铁大道投入使用,河东连接线提升改造全面完成。”该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绕五纵五横”已完成新(改、扩)建70余公里,城市交通“绕城小环线”基本成型。
交通路网的延伸,拉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带来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三年来,南部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满福新区、文家坝新区两翼腾飞,老城区、行政片区等“五大片区”组团发展,持续提升“一轴两翼五片”城市能级,“双五十”中等城市骨架初具规模。
南部县大文章作的是城市空间变化,小文章书写的是人民生活贴心事。“我们小区已经几十年了,后来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墙面粉刷白净了,院里道路也平坦了,原先那个热闹的小区又回来了。”益民小区陈大爷十分感慨。
这座城,不仅高楼林立,还暖心宜居。2020年南部县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重点推进。三年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86个,受益居民8万余户20万余人,老旧小区“改”出幸福新生活。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变为精湛细腻的“小工笔”,南部县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道路上,既落下博弈全局的重要一子,又在更新道路每个转弯处与人民同行,把握大小之度,成就相得益彰。
外与内华而有实
好山好水是南部城市最明显的自然特质、最丰厚的资源禀赋、最质朴的记忆传承。三年来,南部县把建设“山水城市”作为新一轮城市发展“主基调”,加快建设“一江三溪五园”山水城市,绘就华丽外表。
初秋的嘉陵江红岩子湖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其北岸3000亩滩涂湿地,经过多年匠心打造,华丽蝶变为禹迹岛湿地公园,成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城市颜值不止于此,“城市中的公园”正逐渐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

新城建设基础优先、老城更新配套同步,分区域推进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功能配套是检验城市宜居宜业的重要标尺。三年来,南部县同步推进城市“双修”和老城更新,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和谐共生。
“开展城镇污水治理,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一招,也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的现实需要。”该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南部县全面实施城镇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截至今年初,累计新改建雨污管网491公里。
城镇污水治理仅是该县实施城市更新的其中一环,如今的老城区,路面变宽了,立面变靓了,学校、医院、市场、停车场等功能配套日臻完善……生活于此的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快与慢的便捷、人与城的和谐、诗与远方的美好。
其外,山水之间尽显非凡气度;其内,细微之处皆是人间美好。三年匠心演绎蝶变之美,南部城市内外兼修,既华且实,成就山、水、人、城和谐共融。
刚与柔张弛有度
回看南部城市三年的成长轨迹,一幅记载着城市蝶变的壮美画卷气势如虹,而城市管理正是绘就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
三年来,南部县把城市管理作为系统性工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301条街道分成一二三类,按照“一类街严禁、二类街严管、三类街严控”的标准推进整治,全面构建县级、街道、社区“三级街长”责任体系,街长常态化“马路办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长效长治,创造畅通有序、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

朝耕暮耘间,南部城市管理积跬步而至千里,汇细流以成江海。市民纷纷感叹,加强城市管理这三年,变的是工作方法,不变的是为民初心。
2020年,南部县成功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俗话说“万事立难废易”,巩固创建成果,非一日之功、一时之事。三年来,南部城市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精心构建“六位一体”“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的升华,带来文明程度的提高。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厚植文明理念,强化示范带动,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础不断夯实,“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志愿者队伍不断增强,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队伍461支,注册志愿者163596人。
以刚性力度,猛药祛疴,以柔性温度,春风化雨。刚柔并济,张弛有度,三年城市“绣花”,让南部在向美而行的道路上,渐入佳境,已然新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