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开幕
2023年09月15日 20: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5日电 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15日在成都开幕。

  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供图)
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供图)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配套学术活动。本次研讨会旨在推动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化及南方丝绸之路深入研究,奠定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价值研究与阐释的学术基础。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宋新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四川省考古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教授霍巍,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成都市文物局局长何丽出席会议并致辞。

  今年5月27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年度原创大展“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中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5省市32家文博单位馆藏的294件(套)铜器、金器、玉器、海贝等精品文物,涉及考古遗址近百处,珍贵文物占比80%,一级文物103件/套。88件/套文物为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出土,首次在外展中亮相。

  此次展览以近年来最新考古材料为支撑,讲述中国西南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演变格局,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展品数量最多、文物等级最高的西南地区青铜文明专题展。据统计,展览开幕至今,已吸引观众近百万人。独具特色的展品,不仅颠覆了人们对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认知与想象,也不断吸引民众一探文物和文化遗产背后的多重价值。

  以展览为契机,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国内外50余家博物馆、高校、文博机构的110余名专家学者共聚成都。34名发言嘉宾将围绕“青铜文明综合研究”“青铜文化的新发现和新认识”以及“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主题,深入探讨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的起源、演变和影响,分享西南地区及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新发现与新认识,为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提供更有力的学术支撑。

  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孙华,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映福,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彭邦本等专家学者从宏观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西南地区青铜时代研究现状,分享了从横断山区到川西高原、成都平原,再到云南澜沧江流域所孕育的青铜文明的独特面貌。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柳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白九江等专家学者,从各地出土青铜器上的工艺、造型、纹饰和符号等信息出发,探讨了器物研究的新认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方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等专家学者则向会议报告了近年来重庆小田溪墓群、云南昆明河泊所等遗址的最新发掘成果。

  中国西南地区不仅是文明诞生的沃土,也为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围绕这一主题,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复旦大学教授秦小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勇等专家学者探讨了多地器物分布、演变的脉络,折射出地域间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