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2日电 (李胜男 李平)为发挥以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及中小学(幼儿园)领航校(园)长培养对象为代表的成都市名师名校(园)长在办学与教育教学各领域的辐射引领作用,助推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9月20日,2023年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领航校(园)长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开展。

此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成都市朱祥勇名校长工作室承办,活动围绕“立足核心素养探索融创课堂”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出席本次研讨活动的领导和专家有: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黄静梅,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张学兰,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主任徐猛,《四川教育》杂志社副主编、编审王建强,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叶剑,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发展部部长杨丽,成都市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教研员张丹以及成都市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教研员谢远净。成都市各区(市)县教学管理干部及教师代表,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名师和名校(园)长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领航校(园)长,成都市朱祥勇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学员)、成都高新区朱祥勇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学员)通过线上线下3000多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上午9时,活动在成都高新新华学校书记、校长朱祥勇的致辞中拉开了序幕。朱校长首先对出席研讨会的领导、专家、教师以及家长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朱校长提到立足教育改革的背景,学校积极探索融创教育,形成融创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在2023年学校倡导的融创课堂荣获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谭文丽副院长在讲话中肯定了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探索融创教育的成果。在多年的实践中,新华学校以核心价值观去定锚课程建设,建构了综合性、研究性、项目化、合作式的融创课程,践行了“让孩子在学校就把未来的生活过一遍”的理念。谭院长表示新华学校承办此次活动,主动分享融创教育成果,实现了优质教育研究成果的辐射。
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发展部杨丽部长介绍了高新区在教育强国背景下取得了教育教学成果,肯定了新华学校校长朱祥勇作为成都市领航校长培养对象很好地发挥了领衔作用。新华学校在教育教学探索中将融创课堂放大为融创教育,着力构建现代学校治理学习共同体和学术共同体。相信通过这次探讨活动,能够领略到融合创生的魅力。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融创课堂是融创课程实施的主要手段。开幕式后,四位老师在主会场和分会场为来宾们呈现了四堂特色鲜明的融创课例。
融合创生是新华学校的文化之魂。新华学校统整多种教育资源、融合多种教育手段构建起相互融合且不断创生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下午,五位教师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成都高新新华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李平老师以《融创课堂,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新华探索”》为题,对学校融创课堂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做了整体介绍,李老师提到,时代在发展,教育政策导向推动着课堂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新华学校建设了阶梯发展的“融创”教师队伍,打造多域备课的“融创”教研机制。在新华教师的不懈探索下,融创课堂从理念走向现实。学校形成了“三融三创”的课堂实践模型,呈现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范型。在融创理念引领下,学校在课程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都呈现出融性发展与开拓创新。

主题发言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罗生全教授带来《新方案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理念转换与方式创新》主旨汇报。罗教授高屋建瓴,首先为老师们厘清了新方案、新课标的修订思路,为老师们区分了“课程”与“学科”、“学科实践”“综合实践”与“跨学科实践”、“概念活动”“探究活动”与“综合活动”几组概念的区别与内在的逻辑关联,接着阐释了新课标的培养目标,解读了新的教学定位,总结了新的教学样态。
融创课堂的探索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专家的指导下,在与教育同行的交流中,新华学校老师们将继续以融创精神为帜,与高质量同行,开拓创新、砥砺耕耘、阔步前行,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华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