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高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兴旺乡村和美农家欢
2023年09月22日 21:2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2日电(吴平华 陈小芳)数万亩金灿灿的稻田随风起浪,56万亩桑海茶园绿波浩瀚,一个个阡陌纵横的村庄宛如水墨画卷……金秋时节,行走在高县广袤的田间地头,一片片翠绿的田野正孕育着新的丰收,一幅仓廪殷实的“丰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5G智能采茶机器人正在作业。陈小芳 摄
5G智能采茶机器人正在作业。陈小芳 摄

  提升产能  稳固粮食安全“压舱石”

  “我有两亩水田,头道谷子收了2000多斤哦。”一大早,高县来复镇新南村4组村民李生林就在田里忙活起来。他说,现在正是再生稻追肥的关键时期,管理好了,可以再收一季水稻。

  据悉,今年高县的晚秋生产以抓好蓄留再生稻、扩种秋冬马铃薯、间作套种秋大豆、稳定秋红苕、发展秋杂粮等为重点,计划种植晚秋粮食20.9万亩。目前,该县晚秋生产正如火如荼。

  正在加紧收割水稻。陈小芳 摄
正在加紧收割水稻。陈小芳 摄

  全力抓好晚秋生产是高县全面筑牢全年粮食生产“防线”的一个缩影。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以来,高县紧扣农民增收目标,继续把提高粮食产能摆在首位。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组建科技服务队伍多形式开展农技服务,提高粮食种植的科技含量。持续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推进良种、良机、良壤、良法、良制配套,强化农机、农技与农户深度融合,全县小型农机普及率达90%,农业机械化率近70%。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县加强与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宜宾校区的合作,成功研发出5G智能采茶机器人和自动喂蚕机器人,助力该县农业特色产业驶入现代化发展“快车道”。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6.59万亩,中、小型水库42座,配套建设渠系3500余公里、17个能排能灌示范区。65.77万亩大春粮食已颗粒归仓,11.3万亩再生稻长势良好。今年1—8月,高县粮食产量27.3万吨。

  产业兴旺 山绿民富村庄美

  时下,正是采摘白露茶的好时机。在高县各产茶镇,随处可见茶农在茶园采茶的忙碌身影。

  “目前,我今年茶叶纯收入接近10万块钱了。”正在采茶的高县可久镇高岭村茶农谢开松开心地说,他家有15亩茶园,全家人都吃的“茶泡饭”。

  高县是2022年度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域。今年来,该县继续优化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进茶叶深加工扩能增产、提质增效;构建“茶贸城+龙头企业+茶业公司+茶农”的联结机制,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目前,全县共有茶叶经营主体255家,茶农17万余人。今年1—8月,高县茶叶干茶产量2.32万吨,综合产值62.65亿元。

  蚕桑是高县的另一农业特色产业,全县现有桑园23.5万亩。今年1—8月,全县发放蚕种19万张,共产茧887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5.2亿元。

  在高县,农业特色产业已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今年来,高县围绕蚕桑、茶叶、酿酒专用粮、林竹、生猪、水产养殖“4+2”农业特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高质量的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格局,村民粮仓越来越丰盈。通过农产品展销、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多种渠道,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同时,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一个个绿色产业,不仅改变了一个个村庄的面貌,还带了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三产融合 现代农业迸发新活力

  村庄美丽整洁、田园风光旖旎、果园硕果累累……金秋时节的高县庆符镇小靖村瓜果飘香。青山绿水间、农家小院内,随处可见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

  小靖村距离高县县城3.5公里,通过发展特色优质水果、绿色蔬菜、生态茶叶等产业,实现旅游资源与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这个昔日贫穷落后、无人问津的小村庄,早已涅槃为花艳村美、果蔬飘香的“网红打卡地”。

  “全村共发展枇杷、李子、葡萄、桃、梨、柑橘等水果8000余亩,四季果香不断。”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钟志强说,该村还有生态蔬菜采摘园1000余亩、生态茶园200余亩,是高县县城居民的“菜篮子”和“果篮子”,村民还有旅游、亲子研学等收入。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700元。

  小靖村的蝶变是高县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今年以来,高县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绿色农业大循环发展格局。立足生产和加工融合,加快推进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和互联网融合,数据变成新农资、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坚持农业和文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深入实施“百规千企万户”专项攻坚行动,注重外引内育,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利益共享实现共同富裕,为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注入发展内生动力。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种植、生产加工、电商物流、观光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让现代农业迸发新活力。

  截至目前,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8家,规上加工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175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60个。

  田畴似锦,沃野生金。伴随着高县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入推进,一幅粮仓满、果蔬丰、乡村美、百姓富的瑰丽画卷,正在高县1323平方公里土地上壮美展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