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叙州区:聚焦群众诉求 办好群众满意事
2023年12月09日 16: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9日电(吴平华 陈小雄 李媛媛)基层治理问题在哪里,群众最有发言权。2023年,宜宾叙州区12万余名群众通过清廉叙州、叙州之窗、酒都惠APP等平台进行“百姓点餐”,以网络投票公开评选“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活动为载体,持续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工作人员清扫小区。陈小雄 摄
工作人员清扫小区。陈小雄 摄

  “各位同事们早上好!”“好,非常好。”“好,大家进行第一项,整理仪容仪表。”“发型,领结,铭牌……”近日早晨,在赵场街道绿地莫兰迪公馆小区内,物业管理人员就开始对保洁人员进行日常培训。

  今年9月,叙州区通过网络投票平台公开评选“群众最不满意的事”,“部分小区物业不作为、乱作为存在服务态度差、公共设施维护不够、维修资金使用管理混乱等问题”被评选为排名第一的“群众最不满意的事”。叙州区纪委监委在投票中收集到绿地莫兰迪和绿地上海多伦公馆两个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服务态度差,小区楼道卫生差,建筑垃圾堆放不合理、处理不及时等问题的反映。

社区工作人员收集就餐群众意见。陈小雄 摄
社区工作人员收集就餐群众意见。陈小雄 摄

  “在负2楼停车区有一个建渣池,可能装修的人比较多,物业没有及时清理。”绿地多伦公馆业主刘裕锋介绍,之前小区业主向物业反映了该问题。

  在收集到问题后,区纪委监委立即责成相关职能部门督促物业进行整改,并通过巡查暗访等方式,督导问题整改落实见效。

  “我们管理人员在5、6月份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取消了项目的建渣堆放点,导致现场垃圾堆放比较混乱,在接到住建局的通知之后,我们对管理人员进行了调岗处理,并对现场的工作进行了重新安排。”上海合创嘉锦物业公司宜宾片区绿地项目物业总经理蔡均向记者介绍,从6、7月份开始,物业在每周星期五对保洁部门进行1个小时的培训,同时利用每天的早班、晚班进行培训。

  通过整改,11月28日,记者在绿地莫兰迪公馆看到,小区内环境清幽宁静,绿化、地面、楼道等地干净整洁;绿地上海多伦公馆小区里,各类设施齐全,负2楼停车区环境整洁,建渣池周边有专人进行清扫维护,小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物业的态度也得到了业主们的认可。

  绿地莫兰迪公馆业主彭凯说:“物业工作这段时间好多了,对于业主的要求、反映方面,现场都能看到,他们日常基本上就是按现场的标准进行维护的,我觉得他们改变了很多,还不错,还是很满意的。”

  “现在车库方面的卫生做得还是比较好的,整个小区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进,我作为业主还是非常满意的。”绿地多伦公馆业主刘裕锋表示,希望物业和各位业主提高自己的素质,共同把自己的家园维护好。

  除了通过网络票选,叙州区还利用“廉政坝坝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反映意见。赵场街道通过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发现社区有不少独居、高龄的老年人,普遍反映“做饭难”“吃饭难”问题。收集到问题后,赵场街道纪工委将“创建社区食堂”纳入点题监督清单,推动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此事,在赵场街道纪工委的督促推进下,赵场街道共有2个社区食堂先后开业。社区食堂针对环卫工人、新就业群体、60岁以上老年人等给予相应的优惠,受到了群众连连称赞。

  赵场街道双淮社区居民黄纯德说:“我们的社区食堂办起来了,解决我们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我们老年人吃得开心、吃得放心。”

  叙州区环卫工人王清国说:“现在天气冷了,在这社区吃饭能够吃到热乎的饭,有时还能吃到1元的爱心餐,方便、快捷,也比较可口,我感觉相当满意。”

  “我们以公开评选群众最不满意的身边事为契机,广泛征集困扰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截至目前,我街道已收到问题意见42件,协调解决41件,还有一件正在落实推进中。”赵场街道纪工委副书记韩科说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叙州区按照“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机制,通过网络票选、“廉政坝坝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典型问题,并通过问题梳理,厘清部门职责,明确牵头部门,制定整改清单,逐条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单位,进行“台账式管理”和“销号式落实”,确保群众急难愁盼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以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今年以来,我们紧盯群众身边不满意问题根源,广泛收集问题692个,推动解决问题660个,立案25件,党纪政务处分22人,组织处理15人,通报曝光案例7起12人。”叙州区纪委常委张兰表示,接下来将持续以随机抽查、暗访检查、群众走访等形式,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推动全区民生事项真落实,办好群众满意事。(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