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资阳乐至:多举措创新 大力提升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2023年12月09日 16: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9日电(吴平华)近年来,资阳市乐至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根据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相关工作要求,聚焦“机制创新,优化服务、立足发展”,精细化推进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显著提升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创新机制  为培育工作保驾护航

  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加强政企合作,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农村普法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提供经费保障。

  创新示范户准入机制。制定印发了《乐至县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实施方案》,明确法律明白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十类家庭为培育对象范围,规定认定必备的八类基本条件,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择优遴选。

  创新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强化部门统筹协作,推动认定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帮助学法用法示范户成长为基层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纠纷化解、依法治理的重要力量。

  优化服务 为培育工作增光添彩

  优化培育服务形式。2022年,组织县级集中培训2次,乡镇集中培训40余次,确保集中培训不低于8小时,现场教学实训不低于4小时。积极举办法治培训会、法治文艺演出、组织在崇农云讲堂学习,制作推送普法微视频《举报》、普法讲座《懂了么。农药管理条例》等,充分结合“法律进乡村”“谁执法谁普法”等活动提升法治意识。

  优化多元化结对帮扶服务。组织了10名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采取包乡镇(街道)的方式,与233名学法用法示范户“结对子”,通过互加微信、互留电话等方式与示范户建立紧密的联系,开展以案释法、以案说法进行精准法律帮扶。

  优化示范户落脚点搭建。充分整合利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充实农民学法用法平台,为示范户培育搭建了坚实落脚点。利用教育基地开展多层次、立体化法治宣传服务活动,促进普法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享,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成效。

  优化动态管理服务。对示范户实行“一户一档”台账管理,提升认定资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档案管理“深、细、严”。加强跟踪监测管理,及时掌握示范户的学法用法和示范带动情况,实行动态清退,及时调整、增补。

  立足发展 促培育工作纵深推进

  注重示范户培育在农业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了“培育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农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纳入重点培育对象,233户示范户中,从事种植业96户,占比41.20%;养殖业21户,占比9.01%;农业综合体19户,占比8.15%;农产品加工行业2户,占0.86%,其他行业95户,占40.77%。

  截至目前,乐至全县21个乡镇已审核认定示范户233户,颁发标志牌233份,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提前完成了“到2025年底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学法用法示范户”的目标任务,并实现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对口联系示范户工作全覆盖。

  据悉,乐至县将建好用好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平台,充分调动示范户学习热情,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夯实农村普法基础,强化日常管理,注重动态调整,保证示范户数量和质量,加强示范户培育工作与农村基层治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强化示范户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法治引领作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