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医共体”上下联动保障群众就医
2023年12月09日 19:0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9日电 (胡瑰玮)“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医共体,专家下沉、技术到院、管理联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减轻医院就诊压力。”近日,面对呼吸道疾病就诊高峰,成都市建立的“医共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帮了大忙。

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成都新都区丰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成都新都区丰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日前,家住成都新都区大丰街道的张女士因孩子出现发热的症状,抱着孩子前往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但最近出现的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发期,孩子病情未达入院指征,加上医院儿科床位紧张,没能办理入院。“娃娃发烧,想住院接受更全面治疗。医生让考虑去基层卫生院治疗,他们和区上医院是医共体,治疗方案由区级医院提供,只是治疗地点在社区卫生院。”了解情况后张女士同意了转诊。

  很快,通过医共体内建立的双向转诊机制,张女士的孩子顺利转到了丰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治疗期间,张女士感受到了医共体的好处和便利,社区医院治疗不仅有区级医院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且收费低,环境整洁,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也好,最重要的是不用排队等床位。“治疗效果很好,症状基本都好了。开始还有些担心。区级医院看病,卫生院输液治疗,离家近又方便,治疗效果也有保障。”张女士称。

  2023年6月,成都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将全市涉农区(市)县纳入县域医共体建设范围,组建了22个医共体,实现了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目前,医共体内累计完成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318个,上转患者5.9万余人次,下转患者14.1万余人次,远程会诊170余万人次,建立全专结合门诊130个,全专结合家庭医生团队1030个,两病临床特色科室79个。“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医共体内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升医共体协同效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