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5日电 (吴娟)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推进,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中行”)持续巩固国际化特色优势,积极发力促进四川与共建国家间的经济、文化沟通和合作,当好服务四川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主力军”。
搭建专业高效的撮合沟通平台
2014年10月,四川中行成功举办了中法中小企业论坛,拉开了中国银行跨境撮合服务活动的序幕。跨境撮合服务帮助各国中小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该服务是为探索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难题,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四川中行举办了“中波(成都)中小企业跨境合作交流会”、首届进博会“四川省-跨国公司供应链洽谈对接会”“进博会走进四川”等共8场大型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活动,吸引了千余家中外企业参加了6000多轮“一对一”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上千个。
此外,四川中行还积极组织了约400户四川企业通过线上/现场方式参加总行举办的中菲、中国-欧盟、中国-中东欧、六届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供需对接会、两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供需对接会等大型撮合活动。
同时,四川中行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深化与涉外机构及人员交流机制,举办泰国投资促谈会等活动,以及面向中国欧盟商会西南分会、大学外籍教师、外籍专家等外汇便利化政策及金融服务产品宣讲会,搭建起良好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成渝地区涉外商会企业及个人服务体验。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便利化程度
以服务专班工作机制,深化驻蓉领事馆服务。为充分发挥成都“领事馆第三城”的区位优势,四川中行于2021年成立了驻蓉领事馆柔性工作组,全面了解驻蓉领事馆及外资企业、外籍人士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和关切点,为进一步提升其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奠定基础。针对各方提出的金融需求,四川中行积极响应,通过举办洽谈会活动、开立个人电子钱包、办理代发薪、提供VIP服务等各项服务,解决和满足各项金融需求。
以特色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四川中行以薪酬购付汇、非居民“中银指南针”小程序、手机银行英文版、冬奥信用卡、签证“上门签服务”、数字人民币等重点产品、工具和服务为抓手,不断优化非居民客群的各种日常金融服务体验。
以针对性业务指南和方案,提供精准服务指引。四川中行结合自身涉外服务经验,全面梳理了针对总领事馆、外资企业、外交官、商旅等“走进来”及“走出去”客群的常用业务,提供《入境工作客户中国银行服务指南》(中英文版)、《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外国人才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中英文版)、《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走出去”客户服务手册》、《中国银行短期来华人士个人支付服务方案(2023年版)》、《优化海外人才便利化政策》等指引,更好地指导和帮助相关人士便捷办理相关业务,不断提升其服务满意度。
以特色金融服务网点打造,提供便利服务。四川中行在四川地区已建成近40家跨境金融特色网点,该类网点均配备了专业人员服务,更加专业、高效地办理外汇相关业务。同时,实施对公对私双客户经理制,为企业及外籍员工提供结算、融资、政策咨询、资产管理等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特色网点打造,成为区域内外汇业务服务的示范标杆和创新业务收集窗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提升相关客群服务体验。
以坚实的专家队伍,提供服务效能保障。四川中行持续强化跨境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建立外汇业务专管员、外汇专家等专业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专家队伍开展培训,持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重点强化人员专业能力和政策水平培养,解决涉外企业和个人的个性化、特殊化、差异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涉外业务服务。
以探索产品创新,丰富服务生态场景。依托数字人民币试点契机,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并携手重点客户探索电商平台数币跨境资金流动,争取运用数币特性,提升跨境资金到账效率,打破跨境支付诸多瓶颈,促进市场主体的活跃,积极构建数币跨境生态,巩固国际业务品牌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四川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发挥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的金融桥梁作用,致力于不断优化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让金融产品更贴合市场需求,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积极促进国家之间民意相通,情意相融,携手共赴繁荣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