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9日电 “将光彩事业、公益慈善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绝非简单的‘做善事’或‘树立形象’,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近日,成都市总商会副会长、四川新中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忠在成都接受采访时说道。
2007年,向忠担任成都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多年来,向忠深刻理解光彩事业的精神: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在他看来,将公益慈善作为长期战略,是企业践行其社会使命最直接的体现,是实现“达则兼济天下”中国传统商道文化和现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光彩事业之中,向忠以公益之心深耕教育帮扶,曾投入600万元设立教育扶贫专项基金。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在于点亮希望,激发潜能;受助学子亦能够将这份关爱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2024年9月,四川新中源投资集团携手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在凉山州布拖县中学开展“让爱前行情暖布拖”公益项目捐赠仪式。集团将爱心善款,直接用于资助75名来自农村地区的困境学生,帮助他们度过求学路上的难关。受助学生代表身着彝族盛装,向在场的爱心人士表达了最真挚的感谢。

“这些学子中,不乏单亲家庭的孩子、孤儿,以及因家庭病残、重病负担沉重的学生。希望这笔资助能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向忠回忆说,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这份力量,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此次捐赠仪式不仅是对布拖县青少年的一次直接帮扶,更是集团持续关爱、共筑美好明天承诺的又一次践行。”
教育帮扶为布拖县的孩子们点亮了求学的灯塔,而要让这束光照得更远、更久,还必须让当地家庭拥有持续增收的能力。在向忠看来,公益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只有把产业做起来,把土地变成“聚宝盆”,才能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布拖县高寒湿润的山地——那里土壤肥沃、气候冷凉,恰好适合种植名贵中药材附子。教育扶智、产业扶技,两者同频共振,才能让希望生根发芽。
布拖县属高寒山区,气候冷凉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附子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种植基础。为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向忠决定帮助该县打造中药材附子种植基地,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四川新中源投资集团所属商会与帮扶小组友好商会合作,在适宜区域规划建设2000亩中药材附子种植基地,并确保基地顺利投运。集团还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的专业技能和收益水平。经过努力,中药材附子种植基地已初见规模,部分地块已进入收获期。此外,集团还通过与中药材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帮助打通销售渠道,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作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向忠充分利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身份,切实认真地把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反映到政协,做到“人民有所呼,政协有所应”。他围绕民营经济融资难、山区中药材产业风险防控、农村困境学生心理健康等主题,共提交了16项提案建议、社情民意信息6篇。其中,《关于扎实稳住经济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的建议》《关于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市场准入、产权保护的建议》《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等提案反映了民营经济面临的痛点、难点,推动相关部门完善政策、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他被四川省政协表彰为“优秀履职委员”。

参与光彩事业多年,向忠愈发深刻体会到,企业不是“孤岛”,公益项目帮助社区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支持教育扶贫,实际上在为社会培育更健康、更稳定、更友好的营商环境。
“尽管近些年受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企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但我们依然信念十足,意志坚定,初心不改。”向忠说,民营企业家要坚定发展信念,保持发展定力,提振发展信心;作为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