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9日电 (邓艾佳)近日,在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星火村的一家小店内,店主甘竹勤坐在轮椅上,利落地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并为那些从十里外赶来卖竹编的乡亲备上几壶“老鹰茶”——这些都是他的忠实顾客,喜欢在他门口歇脚聊天。
“腿坏了,但手没坏啊!我这双手,做啥不行?!”甘竹勤从不避讳自己的伤残——25岁那年,一场意外让甘竹勤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但他人如其名,如竹般坚韧、向上、不服输。
凭着这股韧劲,甘竹勤自学成为了三轮车维修能手。没有教材、没有老师,他用报废车辆反复拆解、组装,一点点钻研轴承异响的辨别、化油器油气比例的调试、烧蚀线圈的缠绕……
很快,一把扳手、一把焊枪、几桶机油,甘竹勤的三轮车维修铺正式开张。因他待人谦和,技术扎实,口口相传下,店铺生意十分红火。
甘竹勤始终坚持“先修人,后修车”,遇到手头紧的车主,他只收零件钱;碰到想学习的年轻人,他手把手教,不收学费。就这样,他家店门口常常“人气”很旺,老顾客修不修车都会在这里坐一坐、喝喝茶、聊聊天。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骑三轮车的越来越少,都改开小轿车咯,我就得另想办法维持生计。”43岁时,甘竹勤敏锐察觉到变化,果断在维修铺旁辟出一角,开起了小卖部,并沿用“三轮车经营部”的老名字。
没有现成货架,他就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木架;客源不足,他就推行薄利多销。渐渐地,更多乡亲来这儿买东西,维修的叮当声与顾客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让甘竹勤觉得忙碌而充实。
然而,随着周围其他几家小卖部开张,甘竹勤的熟客慢慢流失,很长一段时间里,三轮车经营部都生意惨淡。日渐稀少的客流让他心急如焚:“娃上大学的学费还没攒够,这可咋办呐!”
恰在此时,甘竹勤成功申请到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自流井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客户经理魏来在了解到他的经营困境后,第一时间主动上门,为小店“把脉问诊”。
她一走进小店,便被眼前的局促震住:维修工具与售卖商品挤在同一节货架,轮椅转身得来回倒腾三次;商品摆放毫无章法,顾客寻找不便,甘竹勤自己取货也颇为吃力。
经验丰富的魏来当场绘制出一幅“小店改造图”:腾掉角落里的报废发动机,利用旧木板打造四层阶梯式货架,把畅销商品和自贡特产“冷吃兔”摆到最醒目的位置。同时,她还给甘竹勤送上一本“袖珍账本”,手把手教他日清月结,“从今天起,咱们用数字说话。”
一周后,账本上的数字从歪歪扭扭的几十元跃升到稳稳的三位数;半年后,甘竹勤把店铺扩展成2个开间,分别用作维修间和小卖部。
甘竹勤的轮椅终于在通道里自由掉头,并且在魏来的指导帮助下,把店里的陈列做得更加美观大方。他笑着说:“以前是车等人,现在是人等车,生意也得学会了先修再跑!”
如今,小店的盈利能稳稳托住一家子的柴米油盐,甘竹勤还能悄悄攒出一笔“未来基金”。每天打烊前,他都会在账本最末一栏写下五个字——今日心情:好。
傍晚,最后一抹夕阳把店铺镀成金色。甘竹勤准备收摊,他俯身拾起一粒落在地上的螺丝钉——它曾在最黑的夜里松动,即将被重新拧紧。苦,留在昨天;甘,正在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