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商报

成都9部“十四五”专项规划背后的“乘风破浪”
2022年05月16日 11:06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曹惠君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2.8万亿区间,是成都定下的“十四五”发展目标。如何把征途变成通途?随着上周多项成都市“十四五”专项规划陆续发布,路线图越来越具体明晰。

  这两周,成都市“十四五”专项规划迎来“井喷”,期间共9部专项规划对外发布,既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生物经济、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等事关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规划,也涉及水务、教育等事关市民生活品质的公共服务规划。

  如果把城市的下一个五年发展视为一次新的起航,锚定未来目标再回首征途,便拥有了乘风破浪的路径和勇气。在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后的第一周,成都用9部“十四五”专项规划,细解这艘大船所坚定的理念、动力和价值。

  前沿领域的前瞻布局

  数万字的专项规划,通常围绕着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区域提出的重点任务,制定细化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大到量化指标、主要任务,小到责任主体、实施路径和时间节点,都在规划中得到明确。

  要从9部专项规划中剖析一以贯之的理念和方向,不妨从一些散落在各专项规划里的关键词中找答案。在“无人区”中育新机,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打造前沿“领跑”的创新区……上周公布的“十四五”专项规划,有着相似的气势——既是为未来画蓝图,那么对于前沿领域的前瞻布局,就要稳、准、狠。

  例如,国家发改委印发我国首部生物经济规划的当天,成都也公布了《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在外界对“生物经济”这一新词还感到陌生时,成都已明确加快布局“3+3+N”产业,形成“核心区引领、融合区支撑、创新区推动”的生物经济发展新格局。

  成都拥有华西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资源,获批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些都是成都的产业优势。对于生物经济的提前谋划和布局,有望在未来的经济形态更替中占据主导地位。

  生物经济只是成都应变争先的一个切口。置身于时代的风口,“三新一高”赋予了成都加快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时代使命,必须依靠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创新这一“第一驱动力”,在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构筑科技创新中心策源承载地。围绕重大战略领域方向,成都将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标准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高起点建设天府实验室,高品质建设科创空间,打造“从0到1”原始创新突破、“1到N”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一体贯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尽快启动建设。

  这些写在规划中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经陆续走进现实。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将于今年6月完成主体封底,力争12月建成投用一期项目;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将于年内挂牌……城市“最强大脑”集群正在加快集聚,这也是成都把握机遇、担当使命的关键举措。

  创新驱动发展和开放厚植优势

  “十三五”期间,成都能实现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GaWC世界城市排名从第188位跃升至第59位,离不开两个抓手:坚持以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坚持以开放发展厚植新优势。前者,使得成都的城市竞争优势实现战略性重塑;后者,带动城市枢纽能级实现跨越式跃升。

  “十四五”时期,创新和开放依然是成都坚定的发展逻辑。

  《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瞄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目标,提出协同匹配城市功能定位,发展具有坚实基础和增长趋势的五大支柱产业。

  从发展脉络来看,成都有较强的创新基础,但创新的转化,特别是往产业方面的转化和新旧动能接续转化方面活力不足,离创新转化为城市主动力,仍存在有较大差距。因此,《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特别强调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增强新动能,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

  相比创新更强调的“赋能”作用,开放则是打通了“通道”,对于成都用好用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能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都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做足开放的文章,提出“实施通道口岸畅通行动,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建设泛欧泛亚贸易强市”等八大行动,强调充分发挥试点示范溢出效应,做强“极核”引擎和“主干”支撑,推动“引进来”“走出去”量质齐升。

  开放的活力正在释放。

  5月9日,全球最大民用货机从双流起飞,14小时直达布鲁塞尔,该航班5月计划每周3班,未来将逐步加密到每周6班。该条航线以比利时布鲁塞尔作为货运枢纽门户,连接欧洲大陆,将进一步满足中欧跨境电商业的航空物流需求。

  5月13日,成都马德里圣保罗国际货运航线通航仪式在成都举行。该航线是四川省第一条连接南美洲的货运直航航线,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连接南美洲的货运直航航线。

  提升成都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成都正在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加充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幸福高线和安全底线

  成都常住人口已超2000万人,这是城市吸引力的成绩单,同时也给未来留下难题——作为全国人口规模排名第四的超大城市,如何满足这么多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为这么多人建造一座“幸福城”?

  在多项“十四五”专项规划中,可以发现成都的“双线并举”,既筑牢人民生活的幸福高线,又夯实安全底线。

  《成都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都突出了优质、均衡两个关键词,为市民的幸福感擦亮底色。

  例如,《成都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成都的目标是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覆盖率达到70%,优质特色高中在校生覆盖率达75%以上;教育资源供给更加充足,全市将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

  《成都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则为市民的安全感提供支撑。

  两个“50年一遇”的目标,让城市应急管理在洪水内涝面前更应对有方:成都将重点推进沱江团结水利枢纽工程,分蓄超额洪水,将金堂县城的洪水防御能力逐步提高至50年一遇;城市建成区结合老旧小区及道路改造提升管网排涝能力,使主城区“12+2”区域内涝防治能力提升至能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

  《成都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为城市的公共安全织出了一张更为全面的大网。成都将坚持以智慧蓉城建设为主线,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创新,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管理能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月10日,“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的样板工程、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其中的城市智脑平台,将打造智慧蓉城城市云底座,承载交通、安防、医疗、政府、应急、教育、环保、遥感及互联网等行业应用。从远程管理共享单车停放到可以充电的街边座椅,再到可采集车流量和人流量的“灯杆”……一个个智慧场景还会更多地出现在成都,而智能交通、智慧应急平台、“智慧公安”“数智环境”等系统和应用场景,还将重新打开市民对于未来的想象。

  这也印证了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记者 钟茜妮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