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到2025年 成都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18%
2022年09月03日 09:50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9月3日,记者从成都市科协获悉,《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明确,到2025年,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化科普格局,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8%,力争达到20%。

  开展“五大人群”提升行动

  《方案》指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目标为全市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科普供给侧改革取得新成效,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科学精神广泛弘扬,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方案》强调,主要任务重点围绕“五大人群”的提升行动和面向“科普六化”的重点工程。具体来说,将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打造“蓉城小小科学家”品牌。注重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经常性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打造“科技兴乡村”品牌。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加强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增强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的能力。

  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深化“成都工匠”品牌。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增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助力产业建圈强链。

  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打造“银龄科普乐”品牌。聚焦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和时代关切,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探索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健康养老服务。

  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提能行动,深化“创新思维月讲坛”品牌。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持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努力提升干部能力素养。

  实施六项重点工程

  《方案》还提出,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创新提升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实施六项重点工程。具体来说,将以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抓手,推进科普体验场景化。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构建科普场馆体系,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加强社区科普设施建设。

  以实施科技资源科普转化工程为抓手,推进科普供给多元化。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构建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

  以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推进科普应用生活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加强应急科普教育、健康科普建设,不断强化线上线下科普阵地应用,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

  以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为抓手,推进科普表达艺术化,依托各类科普信息平台,不断创新科普创作形式,丰富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科普传播跨界融合,以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推动科普表达艺术化。

  以实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抓手,推进科普传播专业化。加强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培育,引导群众相信科学、抵制谣言,加强专职科普和科技志愿者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普传播专业化水平。

  以实施科学素质开放合作工程为抓手,推动科普交流国际化。搭建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拓展对外科技人文交流渠道,丰富交流合作内容,提升开放交流水平,推动“科幻+”多样化产业业态发展,助力推动“中国科幻之都”建设。

  记者 吴怡霏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