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6日电 (记者 刘忠俊)9月5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向社会公布了第二批服务型执法典型案例,通过“精准裁量”“刚柔并济”“首违不罚”等举措,展现监管执法的“力度”与“温度”。
简阳:餐饮领域“裁量+惩教”为小微企业留发展空间
2024年11月,成都简阳市市场监管局收到检验报告显示,当地三星镇胜天酒楼抽检的老姜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经查,该酒楼不仅采购不合格食品原料,还未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考虑到酒楼系初次违法,且在调查中积极配合、主动提供证据,简阳市市场监管局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川渝地区行政处罚裁量规则,经集体讨论后,对其作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7.36元、罚款500元的减轻处罚。
“我们不搞‘一刀切’式执法。”成都简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小型餐饮主体的特点,执法中综合考量违法情节与整改态度,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又避免高额罚款影响企业经营。同时,办案人员全程向酒楼普及《食品安全法》,指导建立台账、规范原料溯源,并通过事后回访跟踪整改,推动企业从“被动受罚”转向“主动合规”。此外,该局还梳理小型餐饮常见违法风险点,开展专题培训,以个案带动行业整体原料管控水平提升。
青白江:刚柔并济治虚假宣传精准服务解企业难题
2024年5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四川乐诚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墙面材料,使用印有国外环保认证标志的包装袋销售,但企业实际并未取得相关认证,涉嫌虚假宣传。经查,该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不过鉴于企业主观过错较小,产品已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且主动配合调查提供销售合同,青白江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其减轻处罚,罚款2万元。
“执法不是目的,引导企业合规发展才是关键。”成都市青白江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案件办结后,该局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专项服务。一方面聚焦产品认证,提供政策辅导助力企业高效获取合规认证;另一方面针对信用修复,通过“点对点”指导帮助企业规避失信影响。同时,该局还以该案为鉴,深入辖区同类企业开展合规培训,提示风险点,并组织企业首席质量官宣贯培训,推动行业规范竞争,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新区:“首违不罚”纠广告违法以“导”代“罚”促合规
2024年8月,成都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查实,成都国药同爱医院有限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宣传减肥项目时,使用“中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等绝对化用语,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不过,鉴于医院系初次违法,违法时长不足2个月,案发后立即整改且未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同时积极配合调查,符合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不予处罚清单情形,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依据《行政处罚法》,决定对其不予处罚,仅进行法治教育。
成都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首违不罚”,是服务型执法的重要体现。办案中,工作人员向医院详细解读《广告法》,帮助其认识宣传误区;案件结束后,还定期回访,指导医院开展员工合规培训,提升整体管理水平。“这种‘以导代罚’的方式,不仅能有效预防类似违法再次发生,还能拉近政企距离,凝聚合力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3件典型案例,是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推进服务型执法的缩影。下一步,成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深化“守护消费”铁拳行动,不断优化服务型执法模式,既严厉打击严重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又通过柔性执法为市场主体营造更优营商环境,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民生效果的统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