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2日电(吴娟)金秋如画,硕果累累,天府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欢歌。喜迎丰收,中行同行,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中行”)将金融资源向“三农”领域倾斜,为乡村产业振兴、县域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接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
今年盛夏,泸州市合江县荔枝文化旅游节的欢腾声刚在江畔传开,赵女士的果园里已是一片红透的热闹。作为承包18亩荔枝园8年的“老把式”,她望着156棵树上挂满的“带绿”与“妃子笑”,心里既甜又急:今年想趁着行情扩种些新苗,还得备足防虫药剂和采摘工具,可手头资金一时周转不开,错过这季农时,又得等上一整年。
四川中行合江支行的客户经理上门走访时,正好遇上她对着账本犯愁。听完赵女士的规划和需求,结合她8年的种植经验与果园规模,当即推荐了“荔枝贷”——15万元额度,信用放款、利率下浮,期限3年,随借随还,刚好能覆盖她的前期投入。贷款到账那天,赵女士拿着清单直奔农资市场,把肥料、工具一一备齐,赶上了最佳管护期。
如今,在泸州市这片被誉为“中国晚熟荔枝之乡”的土地上,光是合江县就有30.6万亩荔枝林,遍布17个镇街,沉甸甸的荔枝挂满枝头、香气弥漫、果实累累,闪耀着丰收的希望,串起上千户农户的生计,其中像赵女士这样的大型种植户就有100余户。
合江支行的这笔“荔枝贷”,就像汇入产业链的一股细流,既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也延续着四川中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信念——不耽误农时,不辜负信任。
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以生姜种植为支柱产业,全村种植规模超1200亩,早子姜产量约7000吨,产值达2亿元,生姜种植户超170户,是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产业。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姜农面临资金周转难题,制约了产业进一步扩大与升级。
四川中行威远支行主动到村上调研、走访农户,与上级行联动并深入探讨创新推出了“生姜贷”产品,该产品针对生姜种植家庭农场的小额融资需求,特别定制了高效顺畅的申请流程,额度最高可达200万元,还款期限灵活,充分满足姜农在种植、收购、加工等环节的资金需求。
“以前资金周转老是耽搁,现在用中行‘生姜贷’,随借随还,方便多了。”“这种子姜利用加热种植技术,实现了反季节上市,可以从10月一直吃到第二年4月”。眼看着远处山坡上即将丰收的成片子姜,种植大户刘老板笑开了花。
资阳市安岳县是世界五大柠檬主产区之一,被评为“中国柠檬之乡”。全县48万亩种植面积,常年产量60万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70%。再过一个月,数百名农户将穿梭在果林里采摘,一个个金黄的柠檬从这里走出安岳,走向世界。
在安岳柠檬的市场中,某连锁饮品公司主要在安岳采购柠檬原材料。近期,柠檬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对公司所在安岳的柠檬供应商囤货造成了极大压力。
为将柠檬产业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四川中行迅速与其采购商对接,针对其资产抵押不足的情况,定制“柠檬贷”场景方案,通过纯信用方式为其快速补充流动性缺口,累计为6户供应商投放贷款2480万元,由此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高效的对接、专业的服务,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近年来,蒲江县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柑橘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蒲江特色柑橘种植每年3-11月为种植投入期,12月进入丰收季。
柑橘种植环节中,农资、农具及人工投入金额相对较大,投入持续性较长,四川中行蒲江支行通过走访当地农业农村局及大规模种植农户,深入了解种植模式和投入产出比,搭建“柑橘贷”场景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共投放“柑橘贷”1199万元,解决了种植户资金难题。
多年来,四川中行认真贯彻国家和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致力于兴盛普惠民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惠农金融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投放涉农贷款超1500亿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超140亿元。
未来,四川中行将立足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链经营模式,用金融活水浇灌天府沃土,为助推乡村振兴谱写生动注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