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xsjsl > 中国民族报

李明委员:在攀枝花这片热土上续写团结奋斗新篇章
2024年05月28日 15:03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辑: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

  问:您如何理解“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李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攀枝花市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移民城市,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有汉族、彝族、傈僳族等44个民族。半个多世纪来,攀枝花市经历了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攀钢项目为标志的钢铁基地建设时期、从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以二滩项目为标志的水电能源基地建设时期、从21世纪初期到现在以发展康养产业和钒钛产业为标志的康养胜地和钒钛产业基地建设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攀枝花这片热土上,印刻着各民族团结奋斗的足迹,可以说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奋斗就没有攀枝花的今天。目前,攀枝花市已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目标,我们将以此为抓手,写好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攀枝花故事。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您认为应当如何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李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022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子的重大部署。在攀枝花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对于回答好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课题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以来,攀枝花市全力推动民族地区融入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民族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以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战略牵引,以工业强市、精明增长、城乡融合为战略重点,以市域、区域、国内国际“三个圈层”为战略空间,聚焦端好“铁饭碗”、做强“钛钒碗”、创造“金饭碗”,大力实施产业升级、创新引领、城乡融合、民生优先、绿色示范、安全提质“六大工程”,为实现共同富裕探索路径、提供样板、创造经验。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您认为应该如何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李明:我们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等工程,不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撬动作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力推动民族地区“文旅体康”深度融合发展。

  问:请结合今年全国两会部署的重点工作,谈谈您对所在地区或工作领域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李明: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子。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全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凝聚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力量,大力实施“六大行动”:实施区域协同共富行动,优化市域一体化空间布局,深入推进“一区多园”协调发展,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持续缩小区域差距;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消底、提低、扩中”行动,消除家庭年收入位于标准监测底线以下情况,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增长,全面落实中等收入群体收入递增计划,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实施公共服务提质行动,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工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实施精神文化提升行动,传承弘扬“三线精神”,推动“文旅体康”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施高效能市域社会治理行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攀枝花、平安攀枝花。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