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fctt > 中新网四川

与青年“同频”,与城市“共振”,龙湖冠寓成都上新
2024年07月16日 11: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6日电 昨日,龙湖冠寓汽车智创活力港店开业。继冠寓东安天街店首次落地“冠寓4.0”项目后,龙湖冠寓在成都呈现出更多布局。

  “冠寓经开店是冠寓在成都落地的首个轻资产加盟项目。”据工作人员介绍,经开店为三方合作,项目产权方是经开产投集团,投资人提供户内配置,冠寓输出管理模式和服务。

  “多方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对多方资源的整合以及项目价值的提升有巨大作用。”据介绍,当前市场上经常存在投资人“有钱缺好项目”,产权方“有项目但缺资金、缺管理”的痛点。而冠寓的“轻资产”加盟合作模式,能有效实现优势互补。

  以管理系统为例,如果公寓运营方要从0开始建立起一套智能、安全的管理系统,可能耗资上亿元,时间以年计。但对于冠寓来说,依托龙湖集团的技术支持以及长达十余年的运营管理经验,能轻松地输出成熟且专业的管理系统,这是其他任何运营方所不具备的“独有优势”。

  丰富的合作方式,预示着更多类型的项目应运而生。冠寓经开店位于汽车智创活力港园区内,每户均为套间,带给租客“家”的体验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将“居住、社交、服务”联动一体的“城市资源聚落”式生活方式。

  一举打破过去“孤岛”式居住模式的龙湖冠寓,将继续为长租市场带来“新意”。

  “管理黑科技”----精细到马桶的管理

  截至今年7月,成都龙湖冠寓时点出租率高达97%,开业项目29个,累计开业间数1.3万以上,累计服务租客超10万人次。其中,首个冠寓4.0项目冠寓东安天街店,开业仅一个月出租率高达60%。

  成都龙湖冠寓实景图。成都龙湖供图
成都龙湖冠寓实景图。成都龙湖供图

  冠寓漂亮的成绩单,在于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并在产品中给出精细的“解决方案”。

  BOSS直聘研究院《00后群体就业选择偏好调研报告》显示,00后倾向工作地“生活氛围好、环境宜居”者占比22.7%,比85后高8%。

  龙湖冠寓如何稳稳“拿捏”住“重视事业也细品生活”的年轻人?除了为租客带来省心体验和安全保障外,提供cityhub概念、多元化品质生活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管理也是获得热捧的核心因素。

  成都龙湖冠寓实景图。成都龙湖供图
成都龙湖冠寓实景图。成都龙湖供图

  “举个例子,冠寓的智能化管理已经‘武装’到了马桶!”谈到冠寓的智能化管理,工作人员介绍,系统会通过检测租客房门的关门方向来判断预警房屋是否存在异常状态。比如租客从外部关门,证明房间内可能没人,但持续有用水量,这可能是马桶(水阀)没有回弹到位造成漏水,而当租客进入房内,却一直没有用电用水等变化,也可能在房内出现意外。对于监测到的数据异常,系统会第一时间提示前台安排人员检查,及时排查险情。

  除了室内,公共区域24小时的慧眼系统一旦监测到走廊有异物,也会第一时间提示管理员处理。龙湖冠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全方位覆盖了私域和公域,及时进行危险提示、上报待解决信息,并集成缴费、计算价格、查询等功能。

  “拿捏”这届“有品味”的年轻人,龙湖冠寓凭借的是硬核实力。

  与城共谋冠寓做成都的后勤部

  最新数据显示,龙湖冠寓在成都长租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这来自于长期以来与青年“同频”、与城市“共振”的发展价值观。

  成都是近十余年全国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早在2022年“蓉漂”数量就达到了683.49万人。七普数据显示,成都14-45岁人口达960.36万人,较六普增加105.32万人,是一个年轻且巨大的市场。

  成都龙湖冠寓实景图。成都龙湖供图
成都龙湖冠寓实景图。成都龙湖供图

  随着都市人口增加,深耕年轻人市场的龙湖冠寓机遇更多,社会价值也与日俱增。

  住房不仅是刚需,住得舒服、满意更是青年们的生活追求。冠寓打造“聚落”、搭起“家园”,从安全、舒适、智能、品质,多维度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满足刚需的同时,注入了更多生活化、娱乐化、情感化价值,以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让青年才俊们投身事业的同时毫无“后顾之忧”。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龙湖冠寓覆盖了成都几乎所有大型产业聚集区域,为城市年轻工作者和新市民提供稳定、舒适居住环境,缓解城市住房压力。

  重塑城市居住面貌,引领全新生活态度和社会风尚,龙湖冠寓,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其社会价值不仅体现在为人们提供安居之地,更在于其对城市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