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6日电 (郭侨 刘润红)“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结’编织技艺……”7月16日,眉山市仁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二楼,一堂手工课正在进行。
教室里,学生们围坐成一圈,看着老师示范“中国结”的编织过程。随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丝线,开始尝试自己编织,一会儿一个个精美的“中国结”就逐渐成形。“学习了一周,最喜欢手工和创意课,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非常开心。”编织完学生邹翼腾称。

编织“中国结”只是仁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向阳花开·青苗公益课堂”中的一个课程。该课堂坚持以“公益+志愿服务”的模式,通过链接政府、学校、返乡大学生等资源,免费为县域内6至12岁青少年儿童提供“教育+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性暑托服务,有效解决暑期“孩子无去处、家长看护难”问题。
暑期公益课堂共开设两期,内容包括红色课堂、东坡课堂、非遗课堂、活力课堂等主题,从学习习惯养成到兴趣拓展、核心素养发展一应俱全,最大化满足青少年们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丰富其暑期文化生活,让其度过一个“多彩假期”。同时,仁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广泛招募暑期返乡大学生充实辅导力量,通过志愿服务培养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帮助青年学生提升社会化能力。
18岁的志愿者林育恒刚读大一,看到公益课堂招人就报名参加。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来到中心,对托管学生进行集中看护和作业辅导。“还会教学生们打球,带他们锻炼身体。”林育恒表示,有8名志愿者参加公益课堂志愿服务,大家都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与学生们快乐互动,共度暑期时光。
除在仁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设“向阳花开·青苗公益课堂”外,仁寿县乡镇(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社区)站点也纷纷“上线”精彩纷呈的文明实践活动,助力青少年儿童暑期生活“上新”。

近年来,仁寿县扎实推进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按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标准,推动县乡村三级中心、所、站全覆盖建设,打造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打通宣传、教育、引导、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力争让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群众的“精神加油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