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7日电 (赵小利)近日,4岁的四川女娃小希(化名)因为吞下了33颗磁力珠,经历了一场长达3个多小时的开腹大手术,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抢救10天后好不容易转危为安,后续还要面临着漫长的术后观察期和康复期。

最开始,是小希在夜里突然吐了,还一直哭闹着喊“肚子疼”。以为女儿是吹空调凉着了,妈妈先带着她去家附近的医院就诊,医生说可能是儿童常见的肠套叠,打了B超没发现什么问题,开了点止吐药和电解质补液盐就回家了。
没想到,女儿到第二天又吐了有十来次,不仅头天晚饭吃下去的食物全吐了出来,连电解质补液盐也是喝多少吐多少,食物、奶也一点儿都吃不下。
直到第三天晚上,小希又发起了高烧,把全家人都吓坏了,赶紧带她去大医院检查,DR发现小希腹部中上部位出现了数十颗链珠状的高密度影,并且已经发生了肠梗阻。
“需要立即做手术!”医生告诉小希家长,孩子病情十分危急,家长立即开车在9月18日凌晨赶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送小希急诊入院。急诊DR片一出来,经验丰富的影像科杨亚医生一看片子上明显的“链珠状”异物,立即反应过来:多半又是磁力珠惹的祸!
小希的家长一头雾水:娃娃什么时候吞了磁力珠?此时已经没时间深究,救命第一!小希入院时精神极差,对于爸爸妈妈的呼喊已经没有反应,几乎处于休克状态。小儿外科立即安排了急诊探查手术,术前查血发现,小希严重电解质紊乱,肌酐超标200多倍,机械性肠梗阻可能已经累及肾功能受损。
用药纠正休克后,小希马上被推进了手术室,术中果然发现了她体内有许多磁力珠,由于珠子之间的巨大吸力把胃肠道壁折叠、吸附在一起并反复摩擦,导致胃肠道壁上已经出现了多处穿孔粘连,并且让肠道“扭曲”导致梗阻。
万幸的是,穿孔部位尚未发生渗漏,要是再耽误下去,肠内的消化液漏到腹腔内发生感染,会迅速发展至腹膜炎,后果不堪设想。最终,主刀医师赵小利为小希取出了一共33颗磁力珠,修补了胃壁及肠壁缺损并进行了肠道减压,手术很成功,目前恢复顺利。
事后,小希父母通过回想加上询问女儿,逐渐还原了事实真相:可能是很久以前拿女儿玩过磁力珠后,有一些珠子掉落在了家里角落没有及时发现,后来被小希捡起来当糖豆吃进嘴里了。“回去就把磁力珠全都丢掉,太可怕了!”小希的妈妈说,以前也教育过女儿不要随便吃玩具,收拾玩具的时候也会清点一下,没想到还是防不胜防!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孩子只吞下一颗或同时吞下几颗磁力珠不会有太大危险,可以随着粪便排出。最怕就是吞了超过一颗,而且不是同时吞的,珠子之间往往由于其相互间巨大的磁性吸力,而损伤胃肠道,引起肠壁缺血坏死,进而引起肠穿孔、腹膜炎及肠梗阻。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每年都要接诊2~3例因为误吞磁力珠而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幸运的,像小希这样“有惊无险”,没有造成严重并发症就能脱险;不幸的,磁力珠造成了患儿肠坏死,不得不切除一段肠道才能保命,留下了终生残疾。
专家介绍,婴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探索新事物的方法之一,就是靠所能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全部放到口中,通过嘴唇和舌头来感知外界事物的大小和形状。这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当中一个特定的时期叫做“口欲期”,是一个生理现象,说明孩子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大运动发育进入了一个快速的阶段。这个“天性”就注定了,他们更容易误食各类异物,因此家长要千万注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