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3日电 (李同周)在西充县青狮镇大石坝村,一块块农田连成片,绿色与金色交替排布,水田里传来阵阵轰鸣声,多台超低空多旋翼无人机在小麦、油菜地上空飞过,经过之处一层薄雾轻轻洒落。时下,西充县已经全面开展春耕备耕生产,在该县广袤的乡村到处是农人忙碌的身影。同往年相比,智慧农机大展身手,成为西充今年春耕生产一大亮点。

西充县智慧农机服务中心位于青狮镇杨柳垭村,其管理平台大屏幕上,一只“小蜜蜂”不停地划着绿色的圈儿,从外圈到内圈,一整块很快都变成了绿色。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鹏飞介绍,那只“小蜜蜂”是正在田间作业的农业机具,凡纳入平台管理的大型农机,都安装有北斗导航智能终端,工作和停放的轨迹,大屏幕上显示的一清二楚。

据悉,西充县是农业大县,大春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头戏”。在今年的大春生产中,西充将完成粮食种植面积68.4万亩。因此,该县大力推进智慧农机助力春耕生产。目前,全县29家农机专合社有农机1万多台,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都安装了北斗导航智能终端。“把全县农机纳入智能化管理,可实现机手、专合社、经营业主更加方便快捷地对接。”李鹏飞说。
而位于西充县义兴镇的有田有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里,蔬菜大棚一片连着一片,智能温室大棚内,一个个种苗繁育苗盘整齐排列,盘内的蔬菜种苗已开始冒出喜人的嫩芽,绿油油的一派生机,工人们正在做日常管护。
“温室育苗大棚实现智能化育苗,在浇水方面,有自动化喷灌,只需要点一下遥控器,就可以实现浇水操作。”该基地负责人谭嵩说。智能大棚内主要是利用大棚中间的挂灯传感器感知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温度、湿度等,由显示屏传到传感器上,实现自动控制。利用移动喷水+湿帘+自动风扇协调运作,保证长出来的蔬菜苗都比较均匀。
“智能温室大棚内育出的苗质优良,出苗率达到了98%以上,可保证移栽后的存活率达到96%左右。”谭嵩介绍,基地种植的是有机蔬菜,有机蔬菜对生长环境特别挑剔,需要优良的土壤、水源、空气、肥料等,所以从育苗,到种植,再到管理和后期的收获,都必须有严格的生产标准,这样种出的蔬果口感好,供不应求。
据了解,在有田有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智慧农业总控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及可视农业技术实现基地的气象信息及视频追溯系统接入,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已经应用于园区的现代农艺馆蔬菜园艺中心、番茄新品种示范中心、蔬菜传统老品种实验中心及蔬菜新品种育苗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