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梓潼:种植丹参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2024年02月20日 15: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0日电 (林忠伟)连日来,梓潼县积极组织村民采收和播种丹参,在收获丰收的同时,播下新的希望,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活力。

 村民采收丹参。 梓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民采收丹参。 梓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几天,在自强镇建国村,村两委正在组织村民种植丹参。据介绍,丹参在每年春季种植,当年11月底到次年3月份采收。“2023年春季引进丹参种植,种植面积有80多亩,每亩产值有1.5万余元,2024年计划种植丹参150亩。”自强镇建国村党总支书记杨鑫说。

  丹参是一种中药材,根入药,在梓潼又被称作“红根子”,具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自强镇依据本地气候和土壤实际情况,将中药材产业列为全镇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主要以公司与合作社带动,实行订单种植。并积极推广“生猪+丹参”种养循环农业和“果树+丹参”套种发展模式,提高丹参品质和土地产出率。目前,自强镇发展丹参2500多亩。

覆盖薄膜。 梓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覆盖薄膜。 梓潼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果树与丹参套种,相互没有影响。从这几年的种植情况来看,每亩地能够多收入3000元钱。”自强镇马迎村村民黄英江说。

  梓潼县素有“中医之乡”“中药材之库”之盛誉,该县充分借助“全国农村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和“绵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园”三块牌子,坚持“工农互动”,走“公司+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道路,通过采取药农自由散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组织药农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制药公司、流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三种模式,建立中药材基地5万多亩,年产量达3万余吨,其中丹参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