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宜宾长宁:甘蔗甜了乡村振兴路子宽了
2024年11月14日 15:3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4日电(宋成均 李鹏春)“这片甘蔗平均亩产15000斤,最高可达亩产20000斤,解决了周边农户30余人就业。”当前正是长宁甘蔗丰收季,14日,宜宾市长宁县梅白镇洪谟村种植大户单聪高兴地说道。

  甘蔗园里,蔗节肥硕,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甜蜜宝藏,令人垂涎欲滴。单聪也正在甘蔗园里和村民一起忙着砍蔗、削叶、捆绑、搬运、装车……

村民收甘蔗。长宁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这里种植着黄金甘蔗、甜城18果蔗、红甘蔗、青皮甘蔗4个品种,每一根甘蔗都粗壮高大。今年黄金甘蔗零售价每斤2.5元,青皮甘蔗零售价每斤1.5元。

  据了解,近年来,洪谟村积极探索发展之路,通过不断试种新品种,成功找到了适合本地生长的高产黄金甘蔗,其色泽金黄、晶莹剔透,皮薄易撕、肉软多汁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使其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喜爱,产品畅销云南及周边区县。

远眺甘蔗园。长宁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甘蔗产业就像一根两头甜的甘蔗,一头连着蔗农,一头连着制糖产业。梅白镇围绕甘蔗产业,已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发展模式。2023年,该镇修建了甘蔗加工处理厂,对甘蔗进行清洗、切割、打包,然后发往外地,让远在他乡的人们也能品尝到家乡的甘蔗美味。每到腊月,梅白镇纯手工红糖作坊就热闹起来,古法红糖采用纯手工技术,历经切碎、碾压、煮水、熬浆、冷却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原汁原味、香气诱人。梅白红糖制作技艺入选长宁县第六批非遗项目,古法制糖手艺成为了梅白镇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与传统,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文化活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长宁甘蔗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就业问题,还通过产业融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让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和甜蜜,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