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大运 成就梦想丨各类公园超1500个 成都不断探索公园城市建设实践路径
时间:2023年07月27日 10:48来源:川观新闻

  7月26日,盛夏蝉鸣阵阵,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4场)“绿色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专场举行。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介绍,成都将以美好的公园城市迎接全世界友人。

  优化“绿色”城市空间结构 不只是1500个城市公园

  本次大运会开幕式所在地东安湖片区就是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片区之一。片区围绕东安湖布局体育公园、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合理控制建筑高度、预留望山观水廊道,营造出大疏大密、开合有致的空间形态,勾勒出滨湖观山、起伏有序、层次丰富的公园城市形态。

  近五年来,成都新建各类公园110个、新增公园面积2.4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公园超过1500个。但是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就不止是建公园。

  首先是夯实生态本底,保护好、发挥好自然资源的生态作用。发布会上,成都市公园城市局副局长谢玉常介绍,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肺”大熊猫国家公园、“绿脉”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绿轴”锦江公园,勾勒出以生态为本底的城市空间结构。

  为了给建设“绿色”城市空间结构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成都不断探索公园城市建设实践路径,组建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构建形成了理论研究、规划技术、指标评价和政策法规四大体系。目前已形成《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等20余部研究著作,成功举办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发布《公园城市成都共识》等30余项成果,公园城市理论框架体系初步形成。《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年)》等专项规划陆续出台,《公园城市指数》评价体系形成,《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也不断出台。

  落实生态监测和保护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

  为了服务好大运赛事,今年以来,成都建设了45套赛事场馆气象观测站、20套通勤交通气象站、20套大气电场仪、4台激光测风雷达,实现各场馆、主要交通沿线气象要素全覆盖。

  发布会上,成都市气象局副局长廖新运介绍,成都还专题开展了大运会期间气候条件分析,滚动发布大运会赛区气候趋势预测,为大运赛事的赛前、赛中、赛后各项准备工作和应对突发性天气事件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和科学的参考依据。

  而在赛事之外,成都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努力,为公园城市中的居民创造良好环境。成都利用近50年气象资料,开展了面向城市热岛、植被覆盖度、生态涵养、人体舒适健康、城市通风能力等的年际变化研究,从气候上科学评估公园城市建设成效。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先后创建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国家级生态气候品牌。

  在水环境方面,成都实施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进排水管网普查和源头治理,已普查市政排水管网1.63万公里,治理重大病害2153公里。成都市水务局二级巡视员龚志彬介绍,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锦江国控黄龙溪断面水质已连续36个月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水生生物增至920余种,水鸟种数由2017年的36种增长到75种,“夜游锦江”等一批深受市民喜爱的水生态产品正加速呈现。川观新闻记者 蒲南溪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