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成都市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由行业主管部门、链主企业凝练技术需求、提供应用场景,采取“揭榜挂帅”、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支持企业牵头开展科技攻关。

聚焦创新!成都28项举措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时间:2023年12月21日 14:04来源:红星新闻网

  12月20日报道 12月20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成都市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会上,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旭介绍了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据悉,《实施方案》重点针对成都市存在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够高、企业承接成果转化能力不足、中试熟化平台数量较少等问题,从5个方面提出了28项改革举措和重点任务。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城市创新动能加速释放,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蓉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1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1.3万家。 ”陈旭介绍到,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围绕加强创新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先确权、后转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成都各类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但企业技术创新和承接成果转化能力还相对不足,“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陈旭在解读中表示,要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提升企业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园区建设、政策制定、重大项目招引等方面的参与度、话语权,支持企业参与全市科技创新决策。由行业主管部门、链主企业凝练技术需求、提供应用场景,采取“揭榜挂帅”、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支持企业牵头开展科技攻关。

  释放高校院所创新动能

  “我们将围绕发挥高校院所科研优势,支持在蓉高校院所继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完善单列管理、转化收益分配、先使用后付费等配套政策,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建立区别于有形资产国有股权的管理、评估、考核等制度。”陈旭强调,要鼓励区(市)县联合在蓉高校,采用“一园多区”模式共建大学科技园分园,鼓励国有企业、链主企业等通过投入资金、土地、技术、管理等多种模式,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营。

  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造

  近年来,成都推出“人才新政3.0版”,全力做好住房、教育、医疗等人才服务保障,人才总量达622.3万、居全国第4位,连续4年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奖”,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陈旭表示,接下来将持续优化完善成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推动在人才培养、人才招引、人才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对重点产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探索由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评价标准。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我们将加快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机制,高质量建设运行成都科创生态岛,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云平台,探索搭建线上线下‘共享实验室’,加快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建设。实施技术经纪(经理)人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支持在蓉高校推进技术转移学院建设。”据陈旭介绍,今年,成都市委市政府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一号工程”,制定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28条”,并建立重大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组织3000余家企业走进80余家高校院所,对接挖掘成果2600余项,引进高能级创新平台10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06个。

  加强科技创新要素保障

  “接下来将围绕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对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综合保障,对国家级创新平台配套设施的用地需求,在全市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中优先予以保障”,陈旭表示,接下来将推行新型产业用地、新型科研设计用地,探索科研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混合用地供给。对国有创投企业施行差异化考核,建立完善全周期、整体性、分级分类考核机制。探索财政科技资金“先投后股”机制。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