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

成都发布“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打造全国人工智能高地
时间:2024年06月20日 14:47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6月19日,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蓉举行,会议对成都出台的《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和专项政策及实施细则进行了重点解读,旨在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优势凸显

  自2021年以来,成都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迅速扩大。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78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产业竞争力稳居中西部第一。

  在数据资源汇聚方面,成都市通过“智慧蓉城建设”加速公共数据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已成功授权交付公共数据5.7亿条,并成功获领全国首批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为全国首创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算力设施建设上,成都构建了“超算+智算+通算+边缘计算”的多元异构算力体系,其中成都超算荣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称号,成都智算入选工信部2023年先进计算典型应用案例,智能算力规模超过4700 Pflops,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算力保障。

  政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这些政策围绕“大创新、大算力、大数据、大培育、大场景、大要素”六大核心要点,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引领、场景赋能、项目支撑、专班推进的发展策略。

  其中,《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为此,成都市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算力支撑能力攻坚行动、数据供给质量提升行动等六大行动,夯实产业基础,实现发展目标。

  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生态优化

  在科技创新方面,成都市科技局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工程”的重大部署,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垂直大模型研发等领域,全力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目前,成都市已建成天府绛溪实验室等创新平台34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4家,在人工智能芯片、算力服务、智能语音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同时,成都市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优质企业集聚。截至目前,成都市拥有17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其中3所高校专业获评A类及以上,软件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居中西部第1,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区域联动发展,形成合力

  成都各区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也各有特色,形成了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例如,天府新区依托其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新地标,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业楼宇,聚集一批算力、算法、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整机企业。成都高新区则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规模优势和创新能力,制定了人工智能“1行动方案+1专项政策”体系,力争形成“一个大算力集群、一批标杆性行业大模型”等标志性成果。

  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展望未来,成都市将以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为路径,以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为抓手,围绕人工智能全要素提升、全场景应用,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成都市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优质资源和技术成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发展。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中,成都正以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战略眼光,奋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贡献成都智慧和成都力量。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