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融通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时间:2023年11月27日 16:22来源:中新网四川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7日电 今年10月,世界最高规格的科幻盛会——世界科幻大会为何首次走进中国落户成都、落子郫都,其背后是成都从中国科幻大本营到打造科幻之都的价值归依,郫都区是全国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之一,是成都市打造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都科幻中心的核心承载地。近年来,郫都区聚焦建设“一新城四中心”,大力实施科创兴城战略,树立融通创新引领标杆,塑造区域发展新引擎,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孵化平台28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4家,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面积达130万平方米,“科创高地”在成都西部强势崛起。

郫都区人城境业和谐相融的大美城市形态。孙浩 摄
郫都区人城境业和谐相融的大美城市形态。孙浩 摄

  创优顶层设计

  创新创业空间能级实现新跃升

  今年4月,成都电精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搬进了位于郫都区菁蓉镇上下两层1000平方米的新办公大楼,宽敞的一楼大厅灯光璀璨、科技感十足。“在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已快速成长成为现代科技型企业,然而之前的办公场地面积小又陈旧,与公司形象很不搭配,一直有这样的愿望,如今终于实现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保障,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很大作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三年来,郫都区围绕打造高能级空间载体,对标新加坡纬壹科学城等世界科创名城,高标准规划建设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科创新城东临郫都区南北大道、北邻望丛中路、南接温江区、西接都江堰市,城区部分35平方公里、乡村区域71平方公里,其整体布局构建形成“双廊双心双湖”空间结构:东西向以清水河为脉,形成清水河科创走廊,在“超级岛链”植入科学家会客厅,打造世界“最智慧”1平方公里;南北向建设“十字绿廊”,以望丛湖、菁蓉湖“双湖”为核心,打造望丛古蜀核心和菁蓉科创核心,形成串联古今文化交融的千年轴带。5.8平方公里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都科幻中心片区布局建设成都科幻馆、(数研岛等)超级岛链、科学家会客厅、世界科幻公园、清水河国际滨水智岸等一批重大高品质科创空间载体项目,助力成都打造“中国科幻之都”。

  “目前,科创新城总投资约90亿元的16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彰显特色功能的科幻项目正加快成型,三生融合的科创空间格局正加速构建,国盾融合创新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等一批以科创为支撑的高能级融通创新空间载体建成投用,高品质科创空间面积已达66万平方米。与三年前相比,全区创新创业载体空间能级和品质实现了新跃升。”该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大中小企业融通

  区域协同创新迈上新台阶

  走进位于郫都区的成都智算中心,机房里机柜服务器指示灯交替闪烁,令人眼花缭乱,这里是成都智算中心的“最强大脑”,已实现300 PFLOPS(相当于15万台高性能 PC)的强大算力。近年来,成都智算中心联合AI头部公司等,在助推产业集约集聚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预计未来5年内可集聚产业链企业至少150余家。今年7月,成都智算中心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成都智算中心的例子只是郫都区以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为引领,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该区大胆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联合成都高新区共建高—郫合作园区,做强先进制造核心产业,先后引进东材科技、四威科创基地等9个重大项目,围绕京东方、华为等链主企业,落地皮姆思、冠佳科技等20余家生态链企业。编制科幻、科普、科创“三科融合”产业规划、《郫都区建设成都科幻中心行动计划(2023—2033年)》等,成立“星槎”科幻产业联盟,正推动30余个科幻项目加快进展。

  近年来,郫都区委、区政府以“科创高地、锦绣郫都”为目标统揽,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聚焦区域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建圈强链,逐步走出了一条科创唱“主角”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该区研究制定《成都市郫都区建设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打造成都科幻中心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精准绘制产业图谱,围绕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固链,做强“一芯一屏”细分领域规模优势和配套优势;抢占氢能装备产业发展先机,打造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氢能产业链;推动食品饮料产业链高端化和垂直整合,聚集一批行业领军产业闭环项目;推动影视文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影视文创产业基地,加快构建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以来,仅科创新城就已签约重大项目累计11个,总投资达120.8亿元。

  加快成果转化

  “产学研”融通创新取得新成效

  在今年7月举办的成都大运会上,全球首款利用自然空气实现诱捕并杀灭蚊虫的智能终端设备——呼吸式捕蚊机,在大运村及赛场、公园等地投放,受到多方点赞。这款诱捕率可达99.99%的捕蚊机是由郫都区“蜂鸟智造”中试平台与四川大学合作研发的“黑科技”产品。

  “这里平均每周会导入近10个来自省内外的新项目。平台自启动运营以来,已与全国50余所高校合作,累计服务全国200余家科技企业,推动200多个科研项目实现产业化。”“蜂鸟智造”董事长田勇表示。

  “蜂鸟智造”的成功,是郫都区近年来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的一个生动注脚。近年来,郫都区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号工程”,以建设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契机,在全市率先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班”,构建“1+3+N”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拟定《成都市郫都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资助管理办法》。通过组建政产学研科技攻关联合体、“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方式,促进“产学研”和“大中小企业”融通相容并进,加快把“科研密度”转化为“创新浓度”。

  该区制定出台实施融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入驻中试基地项目给予最高1000平方米、最长12个月的全额租金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就地转化项目,给予前两年最高80万元/年、后三年最高50万元/年的厂房租金补贴。如今,全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推动多元服务

  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新突破

  2018年,清华大学博士夏甫根和好友一道,慕名来到有着“全球创客乐园”的菁蓉镇,在一栋居民楼内创办了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一个月就开始运营,2019年开始做产品研发、当年产值就做到了700万元,2020年3000万元、2021年1亿元、2022年1.5亿元。“回想这几年来,郫都区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出现,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困难和问题,向公司兑现了房租物业费、项目奖励等各项补贴700万元到800万元。”夏甫根说。

  近年来,郫都区坚持“创新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政策思路,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政策体系,构建“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创新要素体系。以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为逻辑起点,大力实施多元服务优化工程,营造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构建形成良好发展生态。出台专项政策,强化金融赋能,提升创新主体。启动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出台《成都市郫都区成长型梯度培育企业认定办法》,打造“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出台《成都市郫都区建设西部有影响力的人才向往之城若干政策措施》,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良性循环。

  据悉,郫都区以“政策+载体+服务”机制支持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创新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近4000个,中试基地入驻企业带动就业213人,同比增长33.5%。“1家企业+1名服务管家+1名服务专员”的菁蓉管家企业服务模式今年上半年走访企业200余家,协调解决了一批企业诉求。探索搭建“国有公司+创投机构”投融资合作平台——“科创金融顾问服务站”,助力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促进创新企业获批“科创贷”,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杰等多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郫都区充分发挥区域内西南交大等科教资源富集优势,探索实施“高校+社区”创业带动就业新模式,为高校毕业生高标准打造创新创业“试水”和免费落脚“第一站”。截至目前,全区已布局环高校科创社区3个。其中,蜀源交大智能科创谷打造的4000平方米众创空间,已陆续入驻30余个团队、200余名师生,创业带动就业1200余人,走出了一条高校与社区融合发展新路径。(完)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