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今年这样安排
时间:2023年01月06日 10:35来源:成都商报

  □新建社区美空间50个

  □新建各类公园68个

  □新建高品质幼儿园100所

  □新建天府绿道800公里…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1月5日召开的2022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总结推进会上获悉,2023年,成都计划统筹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领域项目545个,总投资6991.48亿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具体有哪些安排?一起来看!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以上

  重点围绕共同富裕目标,聚焦增加城镇就业、培育创新企业、健全要素分配机制推进富民增收。

  成都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促进体系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同时,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

  此外,成都还将健全要素分配机制,实施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攻坚行动,健全完善以集体资产股权为基础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快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推动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等关键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培育。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建立“特殊困难群体探访关爱服务体系”。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新增学位8万个

  重点是加快构建智慧化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多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期盼。

  “家门口”好学校方面,将新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80所,增加学位8万个,启动100所高品质幼儿园创建。

  在提升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和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上,成都将推进10个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加快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惠蓉保”持续升级优化,开展新一轮长期护理保险改革。

  市民身边的文旅好去处也将有更新。成都将推进金沙演艺综合体等大型文化地标建设,打造100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20个沉浸式文化空间、“亲民化”改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6个等文旅新场景。

  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上,成都将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新建100处“社区运动角”,提供200处市民健身新空间,新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申报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深入推进“四舒计划”

  重点是深入推进“四舒计划”任务实施,努力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市场价格平稳、社区生活便捷。

  一是深入推进舒心居住计划,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套、动态配租公租房1500户。二是深入推进舒服社区计划,打造50个以上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示范圈,构建24小时全生活链服务体系;持续打造示范性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46个,新打造社区微更新项目345个、社区美空间50个。三是深入推进舒享消费计划,培育创建示范和特色消费场景16个,持续引进品牌首店500家,搭建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平台新渠道。四是深入推进舒畅品质计划,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探索建立质量人才培训引进和评价机制,提升成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开通运营19号线二期 新建公共停车场不少于30个

  重点是突出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聚焦绿色交通出行、智慧化交通管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一是大力推进交通专项工程实施,建立城市交通运行常态化跟踪、研判和评估体系,健全社会参与、标本兼治、共建共享的交通服务长效机制。二是实施“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轨道交通第四期项目和市域铁路项目建设,开通运营19号线二期,推进33个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新建天府绿道800公里。三是开展智慧蓉城交通运输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持续推进重要堵点治理,整治机动车停车乱象,实现核心区道路信号灯联网控制率达100%。四是加快推进武侯大道、成龙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沙西线、商贸大道年内建成通车,新建公共停车场不少于30个,持续打通市民反映强烈的“断头路”,确保交通重点民生项目落地落实。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推进天府文化公园等81个片区更新项目

  重点是加强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完善、生活品质提升,更多更好惠及市民。

  一是持续推动旧城片区化综合更新,构建“12+1”全域更新建设体系,大力推进天府文化公园、四圣祠等81个片区更新项目,新启动20个片区有机更新,同步提升旧城功能、产业、业态、环境、治理综合水平。二是全力推进老旧院落(小区)改造,全面提升老旧院落适老、适幼、无障碍等功能服务配套,实施老旧院落改造616个,打造20个市级示范项目。三是实施城中村改造2448户,推动棚户区改造3062户,着力消除安全、环保、稳定等重点隐患。四是持续推进政策创新突破,优化完善规划、用地、不动产登记等城市更新支持政策,创新探索建筑功能复合及更新改造技术标准。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40.7% 建设天府蓝网300公里

  重点是紧扣市民群众对优美生态和良好环境质量的期盼,巩固生态惠民“六大行动”成果。

  一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修复大熊猫栖息地6万亩,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40.7%。推进公园城市形态塑造,新建各类公园68个,建设天府蓝网300公里。二是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调整,鼓励绿色出行,强化公交与轨道接驳,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实施“蓉耀工程”三年攻坚,探索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锦城蓝天保卫战,推动臭氧与PM2.5浓度同步下降。打好蓉城碧水保卫战,开展阳化河、斜江河限期达标攻坚行动,深入开展锦江流域支流整治行动,实施“千村示范工程”,打造3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打好天府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让市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四是着力解决市民关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强化噪声、油烟污染治理,深化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厨余垃圾单独收运体系建设。

  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全面落实营商环境5.0政策

  重点是全面落实营商环境5.0政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实现成都营商环境建设整体跃升。

  一是推进营商环境5.0政策全面落地落实,加快释放提升营商环境“蓉十条”政策红利,智慧赋能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全方位提升企业办事体验。二是坚持法治思维优化完善营商环境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推动《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落地落实,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三是加强对标创新,以全国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迎检为契机开展攻坚行动,进一步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施集成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成都营商环境各项指标位列全国先进、全省领先。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新建人才公寓5000套

  重点是锚定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目标,以更大力度为青年人才搭建圆梦舞台。

  一是持续增强策源能力,大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电磁驱动聚变装置等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二是搭建青年圆梦舞台,深化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提升“科创通”“盈创动力”等金融服务平台效能,支持青年创办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三是着力集聚青年人才,实施“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等。四是全面优化服务保障,大力实施“百名领导联系千名专家、千名干部服务万名人才”行动,建设人才服务“零里中心”200余个,完善“1+4+N”人才服务网络,新建人才公寓5000套。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推进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建设

  重点是做强智慧科技支撑、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升市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是持续提升城市安全基础水平,推进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等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城市安全及应急保障能力。二是以示范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武侯、新都、郫都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持续完善城市安全治理体系,整体提升城市安全防范能力。三是持续汇聚城市安全建设合力,夯实“微网实格”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健全“网格呼叫、街镇处置、部门报到”机制,建立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动态跟踪和研判评估机制,推动形成“问题发现-整改反馈-隐患消除-监督考核”工作闭环,整体提升城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推动老旧小区 增设电梯不少于1500台

  重点是持续营造幼有所育、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全龄友好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市民更有感受、城市更有温度。

  一是推进儿童友好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2023年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67个。开展示范性托育机构建设,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创建不少于10家。二是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发布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推动老旧小区增设电梯不少于1500台;培育一批省级数字适老化体验中心和智慧适老化服务产品。三是加强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推动小区无障碍设施新改建,推广社区康复服务,力争全市60%以上镇(街道)建成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建成157个社区康复站。四是完善全龄市民共享机制,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元素丰富的主题社区,构建形成与幸福城市相适应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记者 钟茜妮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