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cxw > 川观新闻

重大项目投资怎么抓?四川4市领导分享经验
2022年03月29日 10:02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曹惠君

  3月28日,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召开。边走边看,参会代表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火热的项目现场背后,什么才是“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核心变量?

  会上,成都、南充、宜宾、眉山4市的相关负责人,跟大家分享了经验。

  突出一个大

  强筋骨要抓大项目

  增长186%和146%!这是1至2月成都市引进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数量和总投资的增长率。会上,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兴奋地报出这一数据。

  抓大项目,是王凤朝首先提到的着力点。“我们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王凤朝说,成都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策划上报项目280个、总投资1.3万亿元。围绕省“十四五”规划涉及成都的55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年初以来,已经有京东方成都车载显示基地等31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制造基地一期等21个项目竣工投产。

  南充也把重大项目的谋划看作重中之重。“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我们共储备项目666个,总投资3121.7亿元;申报项目570个、总投资3011.6亿元。”南充市委副书记、市长古正举说,在产业培育方面,南充今年还谋划了重大产业项目120个,总投资1543.8亿元。

  就在三天前,宜宾市集中开工33个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及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40.02亿元。其中,单体最大项目为四川时代七期项目,总投资60亿元。“围绕提升城市能级,大力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建设引进培育产业化项目。”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说,四川时代7期、8期、9期和10期项目均有望在明年上半年至后年投产。

  构建一条链

  建圈强链是关键

  杉杉锂电、通威太阳能、千禾味业……现场考察路线在眉山一路延伸,从中能看出什么门道?

  “聚合产业链育生态,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眉山市委书记胡元坤说,眉山立足都市圈选赛道,瞄准培育锂电、晶硅光伏、绿色化工三个千亿产业集群,聚力建链补链强链,构建上下游配套、跨区域协同的产业生态圈。目前,锂电产业已引进项目43个,总投资超千亿;晶硅光伏产业新签约40GW电池项目,总投资145亿元。

  方存好也提到了聚焦建圈强链抓招商。“围绕动力电池电解液等细分领域,聚焦行业龙头开展产业链招商、借力头部中介机构开展专业招商,已洽谈项目46个。”他透露,宜宾还紧扣“双碳”战略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大力推动各区县跟踪新能源汽车及配件、清洁能源装备等产业。

  1月18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项目落地后将带动成都航空制造与维修、航空物流、航材销售等航空关联产业发展;2月16日,顺丰航空中国西部总部项目落户成都,将搭建与全球主要航空货运枢纽节点城市相连地国际国内货运航线。会上,王凤朝特别提到上述两个“链主”企业的代表性项目,他透露,成都已经整合构建12个产业生态圈、20个重点产业链推行“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招引模式,首批确定目标企业468家,其中“链主”企业43家。

  铆足一股劲

  提速背后的硬功夫

  “军令状”“季拉练”“红黑榜”,是4位负责人在介绍经验时频繁提及的高频词。

  全力以赴抓项目,4市都在夯实项目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推动项目建设提速。

  “围绕项目开工促建等关键环节,强化‘红黑榜’激励机制,‘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王凤朝说,成都市围绕项目用地需求,预安排计划指标约6.5万亩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围绕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持续开展产融对接活动,发行企业债券89亿元。

  今年1月,南充集中5天时间分县拉练重点项目66个,集中开工重大项目67个,总投资341.6亿元。“我们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以及‘一季度一拉练一开工’机制。”古正举说。

  南充今年还制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6条政策措施,加快重点项目高质量推进15条措施,建设一流营商环境30条政策措施,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项目全流程审批用时压缩至50天。

  眉山则把项目建设作为检验干部的主战场。“立下‘军令状’亮目标。”胡元坤说,眉山把全年投资1500亿元、增速13%的目标,量化到项目、具体到时间、落实到人头,探索以“军令状”倒逼项目建设。前两月,眉山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超时序进度2.5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的引擎迅速轰鸣起来。杉杉锂电项目土地报批仅48天,通威太阳能项目从接洽到开工仅110天,从投产到过百亿不到两年。

  记者 张彧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