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30日电(王术英)为进一步降低壤塘县游牧人群感染风险因素及野生传染病感染情况,提升壤塘县包虫病防治成效,最近,壤塘县疾控中心分别到中壤塘镇查托村、南木达阿斯玛村、尕多瑟谷村、上壤塘查卡村发放饮水机80台,并对80户农牧民进行现场使用培训。
壤塘县包虫病患者大部分以游牧生活为主,以糌粑、面粉、牛羊肉、奶制品为主食,在远牧点时,常年饮用沟水,有喝生水、吃生肉的习惯。同时,家犬和野外犬科动物缺乏有效管理,造成了感染风险性增高。

近年来,壤塘县将包虫病防治工作扩展到每个村每个人,重点组织实施了病情调查、传染源控制、免费药物治疗、外科手术补助、家畜免疫、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农牧民群众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让群众牢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观念,养成不喝生水、不吃生肉、勤洗手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了综合防治,改善人居卫生环境,对传染源进行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据悉,截至目前,壤塘县已完成包虫病B超筛查15805人(其中学生筛查6185人),采集疑似病人血清学共计174人,血清学检测出阳性19份,19名患者均确诊为包虫病患者。同时,为病人药物治疗146人,药物治疗督导管理各乡镇卫生院1轮次,疗效考核1次,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100%。对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包虫病病人,进行了一次肝肾功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及时掌握药物副反应1人,免费提供阿苯达唑片剂8090盒,手术治疗12人;收集野外犬科动物粪便400份,家犬粪便共计80份,阳性1份,实验室检测出家犬阳性1.2%,其余均为阴性。
据了解,壤塘县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开展了为期5年的“干预示范区”项目,强化人群筛查和患者精细化管理,探索野外宿主干预新措施,解决了泡型包虫病的防控难点。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以提升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达到“控增量、减存量”的总要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