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成都商报

成都有家“无声”餐厅 30多位员工均是听障人士
2024年01月08日 09:45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曹惠君
顾客在前台点餐 摄影记者 陶轲
顾客在前台点餐 摄影记者 陶轲

  “我们是一家听障人士餐厅,(可能会)给您带来不便。麻烦请您到桌扫码点单,谢谢!”在成都高攀路有一家轻食餐厅,店内的所有店员都是听障人士,每个月为市民提供5000余份美味餐食。从2021年第一家店开店至今,这个无声轻食餐厅逐渐演变成连锁品牌,目前全成都已有5家,分布在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等,餐厅让30多位听障人士通过双手自食其力。

  餐厅全部员工是听障人士

  开店至今每月出餐5000余份

  1月5日下午2点过,在成都高攀路“小满无声·轻食”餐厅内,接单机器传来声响,有客人下单了一份双蛋鸡胸肉谷物碗。30多平米的小店内,几名店员迅速行动起来,煎蛋、加热、切菜、加肉……不到6分钟,餐品出炉,店长越越(化名)给顾客送去。

  整个过程中,店里只有煎蛋时的滋滋声响。这或许是成都最安静的餐厅,店内所有店员都是听障人士,6名全职、2名兼职。店铺进门处放着“听障人士餐厅”的招牌,店内都是扫码点餐,还为有服务需求的顾客准备的手写板。

  2021年,在成都做餐饮多年的小伙子关帅被一个朋友找上,朋友一直密切关注残疾人就业问题。朋友询问关帅能不能帮忙解决几个残疾朋友的就业问题。关帅灵机一动,想通过易操作、标准化的轻食为切口,就在高攀路做试点,店铺全部邀请听障人士做员工。“作为企业,既能让餐厅赚钱,又可以解决听障朋友就业问题,实现双赢的结果。”店铺从2021年开店至今,每个月可以提供5000余份美味餐食。

  老板回应质疑

  从未宣称是做公益,店铺靠产品活下来

  关于店铺取名叫“小满无声·轻食”,老板关帅解释,“相较于普通人,听障朋友的人生不是特别圆满。‘小满’的意思是,人生不用如此十全十美,小小的满足也是可以的,小满则安。”

  有人质疑,关帅是不是在利用残疾人士炒作。关帅觉得:“以前我从来没有宣称我们是做公益,也没有强制消费,是靠正常的商业运作卖餐。顾客觉得好吃就下回再来,觉得不好吃就不来,我们是靠商业活下来的,不是靠听障人士餐厅(的牌子)活下来的。我自始至终都觉得是在做商业、做产品。”关帅透露,他们店里听障人士的薪酬和普通员工一致。

  截至目前,关帅的无声轻食餐厅已在全市范围内开了5家,分布在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等,店员大部分由听障人士担任。规模大的高攀路店有8名员工,全部是听障人士,规模小的店由一名店长配备4名听障员工。5家餐厅共解决30多位听障人士就业问题。

  记者 颜雪

  (来源:成都商报)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