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疫情发生以来,新经济企业持续面临用工难、融资难、市场拓展难等问题。此前,成都相继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有力有效地缓解企业压力,增强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
成都市新经济委持续开展政企供需对接活动,助力新经济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新”。今年新增上市的成都新经济企业已达5家。
新经济企业发展如何?我们通过实地采访发现,有这样的一些企业值得关注:他们或“专攻于技”,或“勇于创新”,在新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突出重围。
“‘压力测试’下,成都新经济企业的突围术”系列报道,聚焦“技、道、勇、谋、势”五个关键字,探讨疫情下新经济企业发展态势。今日推出系列报道第二篇,聚焦关键字:“道”。
道:企业竞速赶超之路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23日讯 “估值过亿、成都体育产业领头羊之一、中国足球领域数字化的代表之一……”以上都是成都城市绿茵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市绿茵”)闪亮的“标签”。四个“半路出家”的创业者因为共同的爱好——足球而相聚,初衷是为足球爱好者打造一个预约场馆、组织赛事的服务平台。
然而,城市绿茵创始人兼CEO的晁旭彤很快发现,在足球数字化领域,尤其是to C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获客成本被推得很高。原本以为前路是“一片坦途”,结果“坦途”瞬间变成“曲折的小径”,晁旭彤深知,唯有“变道”,才能走出一条属于企业自己的路。

机缘巧合之下,晁旭彤了解到成都足协对于足球数字化的迫切需求。“当时,足协有关负责人强烈建议我们先从B端做起,而不是C端。”以成都为例,参与成甲、成乙以及青少年赛事的人,包括教练、裁判、球员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足协的管理。每年数十万人次参与到这个庞大的赛事体系中来,如何编排全年赛程、协调球队、调集裁判员教练员,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应对繁杂的工作。
在成都足协的支持下,城市绿茵快速转向服务足球协会,发展SaaS管理平台,并在成都全域推广使用。2017年夏天,城市绿茵开始着手中国足协男子及女子的青训管理系统,在全国打响名声;2019年,双方开始全力推进合作;2020年9月,中国足协有关负责人前往城市绿茵调研,为后续的合作定下基调——“中国足协与城市绿茵,协议合作,共同开发。”后来,随着支付宝的加入,2021年底最终形成了中国足协、支付宝、城市绿茵的三方合作框架。
彼时的城市绿茵,不仅抓住了中国体育产业数字化的风口,在时间的精准对接上了行业资源,也获得了优质资本的青睐。2018年,城市绿茵从IDG资本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被注入了渴望已久的新鲜血液。

在晁旭彤看来,“体育产业的数字化需要久久为功。但经验告诉我,一些投资者急于求成,还是希望他们投资的企业可以快速增长、快速变现。尤其是疫情过后,资本变得比以前更加谨慎了。”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的发展始终与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城市绿茵所在的成都,作为“十四五”期间首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之一,正驶入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快车道,社会足球、校园足球、精英足球等持续发展,城市足球赛事体系不断完善。
如今,城市绿茵也正加快在城市的绿道体系、公园体系中不断植入体育消费场景。据悉,城市绿茵已经与成都市体育局共同打造了成都全域体育数字化云平台“运动成都•体育生活地图”。在此基础上,还将向全体育的数字化迈进,并着力发展“体育+保险”“体育+文旅”的数字化。(王雷)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