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城乡融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新闻发布会。
如何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场新闻发布会从农村公路建设,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合理配置等方面给出答案。
今年将创建500个省级示范村
“近年来,四川省大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芝文介绍。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打造功能完备、设施完善、富有特色的现代化乡村?
徐芝文指出,力争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镇(村)加快建成。今年将启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建设,创建500个省级示范村,积极争创一批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加快完成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力实施农村道路、农村水利、农村清洁能源等工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推动实现四个“一体化”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如何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助力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的难题?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许磊表示,四川将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实现城乡路网建设一体化、城乡便民出行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平安出行一体化这四个“一体化”。
具体而言,四川将建设撤并建制村硬化路2.4万公里,建设通组路1.86万公里。新增460个以上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到2025年实现全省85%以上乡镇通较高等级公路。同时,鼓励各地推进建制村公路“单改双”和错车道建设。
另外,将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4000公里,到2025年实现具备条件的AAA级及以上景区和县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全部通四级双车道及以上公路。同时,今年将基本消除人行索桥和村道路侧安全隐患,加大危病桥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服务水平。
推动科技人才向乡村聚集
长期以来,四川省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主要由农村单向流入城市,如何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合理向乡村配置?徐芝文在会上给出答案。
四川将加快培育乡村本土人才、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如推行编制在县城、服务在乡村的“岗编适度分离”机制,推动科技人才向乡村聚集。四川将盘活用好农村承包地,深化省级第二轮土地延包试点,推动承包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时稳妥开展1市5县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出台全省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有序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同时,将加大财政投入,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到2025年计提比例不低于10%。
改造升级2000张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床位
目前,四川省有980万农村老年人和680万农村未成年人,“一老一小”涉及每个家庭,是全社会普遍关切的民生问题,如何进一步健全农村“一老一小”群体的服务体系?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蒋丽英表示,针对农村老年群体,我省已经搭建农村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在县级层面全面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巡访制度,30余万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全部纳入台账管理。
下一步,将改造升级2000张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绘制养老机构布局“一张图”,实施“三个一批”;建立孤寡老人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爱心敲门”居家上门服务活动;开展失能老人照护行动,持续加强县级失能老人照护机构建设,建设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应护尽护”。
针对农村未成年人保护,蒋丽英介绍,四川省将开展农村儿童监护风险等级评估,精准发现、及时干预、妥善处置监护风险等级较高的留守儿童;开展特殊困难儿童结对帮扶关爱,建立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儿童的“一对一”帮扶机制;开展“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试点,对留守儿童近视、龋齿、心理不健康、扁平足、脊柱侧弯等疾病的预防、筛查、治疗等进行减免;开展“五社联动”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试点,系统梳理留守儿童需求清单、服务清单,提供精准关爱服务。
今年规划建设10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四川是农村人口大省,但城乡之间卫生健康事业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世贵表示,四川将进一步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推进深化医疗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统筹配置了县域内的医疗资源,实行行政、信息、财务、药品等多方面的统一管理,推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错位发展,让患者真正能够得到‘分级诊疗’和‘分层服务’。”下一步,还将重点推动各地实行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
四川在乡村医疗基层阵地建设方面已有成效,如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抓手,打造中心镇卫生院建设成为二级水平的医院。目前,已首批建成167个次中心,为农村地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共规划建设400个左右的次中心,今年规划建设100个次中心。
在推动服务拓展延伸,做实做细健康管理方面,宋世贵介绍,四川省还将实行分类、有偿、差异化签约,做实做细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实现全科与专科结合、上下结合。今年实现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覆盖率要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吕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