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8日电 (干文)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德阳广汉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从强化资源配置、突出职能优化、完善体制机制三方面协同发力,夯实基层基础,持续为“大车”减负,为“小马”赋能,推动基层“车马相适”,高效运转。

强化资源配置,夯实基层基础。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严格实行“专编专用”规定,镇(街道)行政事业编制专项用于基层工作所需,确保只增不减;积极探索“岗编适度分离”管理模式,推动市级部门所属基层站所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畜牧兽医站以及市级部门派驻执法人员等近300名干部及紧缺人才下沉镇(街道)一线,缓解镇(街道)结构性缺编和急需人才留不住问题。同时,赋予镇(街道)灵活的用人自主权。加大镇街补员用编保障力度,支持采取公开考试、公开选调、转业安置等多种渠道,及时招录专业人才,充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力量,近年来,镇(街道)年均补员近50名,行政事业编制综合使用率动态维持在98%以上。此外,广汉不断优化完善镇(街道)领导班子职数设置。坚持总量控制、增减平衡的原则,对镇(街道)机关领导班子职数进行动态调整,同时按照省市改革精神,在直属事业单位中根据镇(街道)发展特色和优势,分别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等2个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相应科级领导职数,为充实加强镇(街道)领导班子力量配备夯实了基础。
突出职能优化,理顺权责关系。建立权责清单制度,根据省级指导目录,结合市情实际,编制镇(街道)属地事项责任清单109项(镇109项,街道76项)、法定事项权责清单119项(镇119项,街道40项),强化“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刚性约束,确保清单之外无自行设定事项,进一步厘清了职责边界。在扩权赋能方面,广汉市按照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研究确定下放事项,确保事项真正“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的原则,分两次下放37项县级管理权限,为12个镇(街道)建立个性化赋权目录,并结合片区划分工作探索实行“一片区一目录一清单”。完善配套保障制度方面,该市出台职责准入制度、赋予镇(街道)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参与办法、“镇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推进片区“一支队伍管执法”实施方案,组建片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加强人员力量保障、赋权部门培训指导和行政执法监督。此外,在充分调研和征求部门、镇(街道)意见的基础上,广汉针对个别无办件量或实施难度大的12项权力事项进行了动态调减,更好地适应基层治理工作需要。

完善体制机制,激活基层力量。严格实行机构限额管理,根据有关机构限额的政策规定,以户籍人口数以及镇(街道)类别为依据,对应确定机构和领导职数限额,领导班子职数按11-12名核定,党政综合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分别按6—7个和3—4个设置。在规定限额内,各镇(街道)统一设置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等内设机构;统筹使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人员,建立镇(街道)“编制分类管理、岗位综合设置、人员统筹使用、待遇统筹保障”的管理模式;对镇(街道)现有议事协调机构和加挂的各类牌子进行清理,镇(街道)一律不设议事协调机构,未加挂其他牌子。同时,在确保全市范围内相对统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设置体现差异化发展特色的机构,强化应急管理行业要求,在地处丘区的连山镇细化地质灾害和森林防火相关职责;根据第三产业发展需求,在三星堆镇、三水镇、连山镇、高坪镇等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机构职能体制,为三星堆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易家河坝景区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等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