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4日电 (余德)3月中旬,春日的阳光洒在遂宁市安居区高滩坝村的田坎上,一队佩戴党徽的“红马甲”穿行在油菜花间。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遂宁安居烟草的党员普法先锋队带着“法治大礼包”,把反诈、防骗课堂搬到了春耕现场。

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普法先锋队走进田间地头,与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流。刘大爷感慨道:“我们农村人买东西,都是靠熟人和经验,价格合适就买了。”针对村民在选购农资用品时“重价格轻资质”的惯性思维,普法队员们精心挑选了“三无化肥致减产”“假种子索赔难”等典型案例,以“唠家常、算细账”的方式,向村民详细说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引导村民从认资质、看标识、查真伪等方面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拒绝假冒伪劣产品,避免上当受骗。“大爷,这袋化肥要是扫不出‘电子身份证’,可得留个心眼!”普法队员黄麒麟蹲在田垄边,手把手教刘大爷用手机扫描农资溯源码。
在农忙间隙,普法先锋队与乡亲们就社会法治热点展开互动交流。队员们问道:“生活中哪些方面让大家觉得遇假多、维权难呢?”乡亲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肯定是网上购物,看得到摸不到,买回来才知道上了当!”
队员们就此分享了网络中关于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电信诈骗的相关案例。90后队员余德掏出手机展示“差点翻车”的网购经历时,人群里爆发出善意的哄笑:“有次在直播间看到某品牌手机,价格比原价低了几千元,我差点就着了道。但这么大的价差还是让我起了疑心,通过查价格、查型号,发现是假手机,才避免了损失。”听完故事,村民们也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历,并向队员们咨询“避坑指南”和维权渠道。普法队员们耐心地一一解答,并建议大家关注即将到来的“3·15晚会”,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最新动态。
普法队长谢青芳说:“咱们要培养‘法律明白人’,就像种庄稼要留种。”在村委办公室,普法先锋队与村干部针对乡村普法进行了热烈交流。大家以培育法治骨干为着力点,希望带动更多村民深入学法,携手村民和企业,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村委干部喻学全说道:“此次普法宣传不仅让村民学会如何保护‘钱袋子’,更是激起了大家的学法意识,让‘法治春苗’在老乡们心里蹭蹭往上冒,为我们乡村振兴注入了法治正能量!”
接下来,安居烟草将继续以“走出去、沉下去”的普法步调让法治宣传工作持续流动起来,确保服务社会的理念贯穿始终,为维护乡村地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烟草力量,携手绘制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乡村新图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