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8日电 初秋时节,从黑水县知木林镇出发,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到达位于热窝村山巅的光伏场区,一片“蓝色海洋”撞入眼帘。一片片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汩汩电能从这里输出,送入千家万户。

这里是2025年建成并开始并网发电的毛尔盖水电站42万千瓦“水光互补”项目热窝光伏场区,也是黑水县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清洁能源开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光伏资源的生动展现。
将时钟倒拨到2024年2月,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施工人员全力克服施工作业面地势险峻、材料运输困难、降雨降雪天气等不利条件,抢工期、赶进度,随着各项工序的有序进行,一座座铁塔拔地而起,一段段线路蜿蜒跳跃,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群山之间。

光伏线路从知木林镇热窝光伏电站升压站出线构架出发,一路穿越慈坝乡格窝光伏电站升压站、洛多乡、龙坝乡,直至毛尔盖水电站500kV汇集变进线构架,成功架设起长达33.405km的220kV单回线路。82基铁塔巍峨矗立在群山之间,宛如钢铁巨龙蜿蜒伸展,见证着黑水县清洁能源发展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黑水县深入实施“双碳”战略,立足我州“加快建设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发展定位,全力打造“水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后续的能源产业拓展和升级筑牢了根基。随着知木林镇热窝场址、慈坝乡格窝场址及全长约35km的220千伏输电送出线路等光伏设施的相继建成,全县新能源产业正沿着高质量、可持续的轨道向前发展。
为让项目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黑水县积极拓展“光伏+N”产业多元模式,推行“光伏+生态修复”的创新发展模式,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低碳转型提升生态颜值,积极开展可降解绿色环保型密目网铺设、草籽播撒作业,进一步加快施工区生态环境修复步伐,让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就近就业实现了劳务增收。
“以前这片高山土地生产效益不高,一直被闲置在那儿。现在我在这里开展铺网种草工作,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工钱,还有土地流转租金可以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知木林镇二木林村村民兴初高兴的说。

黑水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局局长陈林表示:“过去一年,我们积极探索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发展之路,高质量完成了42万千瓦装机的毛尔盖水光互补项目,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县委全会精神,以州委‘1610’系统部署和县委‘一地三县六区’战略目标为指引,坚持水光互补、电网并进,统筹推进扎窝二期光伏项目,力争瓦钵、仁恩塘光伏项目落地建设,全力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为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贡献黑水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