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2日电 (肖行一)“以前监督惠民资金发放总怕‘越界’,现在有了规定依据、案例警示和手册指南,清楚知道该查什么、怎么查了。”近日,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人民村纪委委员王燕的体会,道出了众多村级纪检干部的心声。这种从“不敢碰”“不会做”到“敢监督”“会监督”的显著转变,正是安州区纪委监委精准发力,着力破解基层监督“能力不足、力量分散、质效不高”难题的生动印证。
基层监督是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面对痛点堵点,安州区纪委监委聚焦强基固本,系统打出“精准培训、联动平台、规范机制”组合拳,有效激活了监督“神经末梢”。
精准培训破“本领恐慌”。针对村级纪检干部“不会监督”问题,靶向施训。紧扣新修订《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由业务骨干逐条解读,划清政策红线与履职边界;精选区内12个乡村振兴领域典型案例编印《警示教育读本》,通过“以案说纪”让抽象规定直观易懂、便于操作;同步发放系统梳理职责、流程及纪法依据的《村(社区)纪委书记、纪检员工作手册》,为日常监督提供清晰“操作指南”,有效破解了“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的实践困惑。
“乡镇连廉看”聚合力。创新搭建“乡镇连廉看”平台,着力破解乡镇纪委“各自为战”瓶颈。平台每季度精选1至2个乡镇作为“观摩点”,组织全区10个乡镇纪委实地考察“村级片区监督”“纪检干部工作站”等特色做法,通过深度研讨、互学互鉴整合资源、共克监督难题。运行以来,平台已累计推动解决基层监督瓶颈问题70余个,“经验互学、难题共解”的协作氛围日益浓厚,成为提升监督整体效能的重要引擎。
“一案三审”提质效。建立“乡镇自审、联系室预审、审理室终审”的“一案三审”闭环机制。该机制紧密依托“乡镇连廉看”平台常态化运行,平台为梳理共性疑难、交流研讨提供高效渠道,定期梳理自审、预审中的共性问题和疑难杂症,由审理室开展“靶向”指导,统一标准规范;《工作手册》配套的案件办理流程指引和文书模板,进一步固化了办案规范。今年以来,全区乡镇纪委案件审理退回率平均下降70%,监督发现问题数量同比提升35%,案件质效实现“双升”。
这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实施以来,全区基层监督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村级纪检干部主动发现并上报问题线索数量同比增长16%,推动解决涉及惠民资金、集体“三资”管理等群众身边的具体问题112个,涉及村(社区)干部的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12%。这些变化有力推动了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深度转变,为护航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构筑了坚实的纪律屏障。下一步,安州区纪委监委将持续深化探索,推动培训更接地气、理论与实操深度融合,确保基层纪检干部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敢监督、会监督、善监督的行家里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