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6日电 近日,旌阳区柏隆镇村干部在“民情大走访”中,得知南平村八组与孝泉交界的矮子桥,半边桥体已损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座桥很窄,桥面是泥巴地,下雨天如果不注意有可能摔到河里,很危险。”村民曾远林说。

倾听群众意见后,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迅速组织人员制定整改方案,并安排施工队对桥梁维修加固。桥面在原基础上增宽近1米,还加装了防护栏。仅15天,“危险桥”就变身“安心桥”,保障村民安全出行。“现在过这个桥就安全多了,整得好。”曾远林说。
据了解,今年8月,旌阳区率先在柏隆镇和新中镇打造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在基层喊响“有事找纪检”,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解民忧、纾民困、护民利,搭建起解忧连心的暖心桥梁。

据介绍,通过“干部大走访”“12345”“有事找纪检”等渠道,试点镇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口径、全领域、无差别”收集群众诉求。在收到诉求后,及时向群众出具上下联《受理卡》,明确收件人员信息,做到亮身份、明承诺。同时,平台依据“一表通办”台账,精准研判诉求所属领域、性质和难易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类并逐件分流,形成了“一口进出、分类处置、过程可溯、闭环管理、成效可评”的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我们会集中分为ABC三类:A类5个工作日办结;B类30个工作日办结;C类上报区市民服务中心。”新中镇副镇长、镇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主任周辰说。

旌阳区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的实践,以“一张台账”聚民声、“分类办理”提效能、“主动作为”化隐患,让治理温度直达群众心底。下一步,旌阳区将持续优化流程,加强人员培训与后备力量培养,完善监督考评体系,强化结果运用,闭环响应诉求,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暖心零距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