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6日电 (冯大宇 张堪杰)“以前一下雨,家门口的积水能淹过脚背,现在你看这新铺的透水路,排水管径加粗了两倍,再也不用踮着脚出门了。”10月的绵阳普明寺社区,普明前街居民赵志华站在刚完工的样板楼前,指着外墙崭新的米黄色涂料和整齐划一的雨棚,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这场惠及2372户居民、改造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旧城“焕新工程”背后,是普明街道党工委与普明寺社区党委拧成一股绳的攻坚合力,也是基层党组织用实干温暖民心的生动诠释。

街道党工委靠前指挥——把“作战图”画在群众心坎上
“普明前街75号的巩大爷家,门口搭了个彩钢棚快20年,拆的时候他始终处于不支持状态。”普明街道党工委书记在旧城改造专项工作会上,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这样的“抵触户”。自2024年改造工程启动,街道党工委就把办公室“搬”到了社区,成立由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协调区住建局、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在普明寺社区开了8场“坝坝会”。
9月的一场“坝坝会”,100多位居民围在一起,办事处主任掏出改造图纸。“大家看,这是新规划的商业街效果图;管网改造后,下雨天积水问题当天就能解决。”居民陈女士忍不住插话:“那我们商铺的招牌统一换,损失谁来补?”办事处主任当即请市场监管所负责人现场答复:“政府补贴50%材料费,施工队免费安装,保证10天内完工不耽误做生意。”这场从下午2点开到傍晚6点的会,最终让118户商户签下了《支持改造承诺书》。
为啃下违规搭建这块“硬骨头”,街道党工委创新“政策宣讲+情感共鸣”双轨策略。分管旧改的办事处副主任带着《违建拆除补偿办法》,挨家挨户讲改造后所产生的长期经济前景及大家所能感受的满满获得感;对抵触情绪大的居民,党工委书记亲自上门政策宣讲,还当起了片区宣传员。
社区党委向前冲锋——用“铁脚板”踏出信任路
“张书记,你们这外墙漆是不是用的劣质货?刷完没半年就掉皮咋办?”10月15日上午,普明寺社区党委书记张万军刚走到普明前街,居民刘大爷就攥着个皱巴巴的涂料样本迎上来。张万军没急着解释,而是拉着他往样板楼走:“刘大爷您摸,这是我们提前刷好的样板墙,用的是抗碱底漆+弹性面漆,质保15年。施工队还留了2桶样品,您要是不放心,随时拿去检测。”
这是社区党委“样板先行”工作法的缩影。为打消居民对施工质量的顾虑,社区党委书记带着“旧改攻坚先锋队”的党员干部,在普明前街提前打造1栋样板楼,从外墙色调、雨棚造型到窗户材质,都让居民民主评议选样式。
“敲门行动”是社区党委的“法宝”。62岁的党员李述德负责普明前街和后街102户居民的“心愿清单”。有次走访独居老人李大姐,发现老人因担心施工吵得睡不着觉,李述德当即联系施工队调整工序,把噪音大的作业安排在上午9点后,还每天对老人嘘寒问暖。李大姐后来不仅主动配合改造,还帮着劝说邻居。
最难的普明前街、后街违规搭建拆除,社区党委用“党员带头拆”破题。社区党委书记第一个拆了多年典型的违建棚子,两委成员跟着签《拆违承诺书》,30多名党员组成“拆违突击队”,15天内就啃下了40多处“硬骨头”。居民郑大姐看着党员们不惧风雨搬杂物,主动参与拆违活动中。
如今走进普明寺社区,昔日“蜘蛛网”般的电线被收纳进绝缘阻燃套管,坑洼的破损水泥路变成平整的透水路,街角的垃圾堆成了垃圾分类示范点,孩子们在新维护的健身场所嬉笑追闹,老人们坐在焕然一新的广场椅上晒太阳。在10月的金秋阳光下,普明寺社区的蝶变故事,还将继续书写。(完)